[发明专利]一种防治草莓枯萎病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72145.5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879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姜莉莉;孙瑞红;王红艳;宫庆涛;武海斌;刘政军;方新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0;A01P3/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陈桂玲 |
地址: | 27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淀粉芽孢杆菌 保藏 枯萎病 草莓 微生物制剂 中国微生物菌种 微生物中心 化学药剂 休眠状态 芽孢 发酵液 抗逆性 贮存期 防治 菌体 制备 微生物 应用 管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草莓枯萎病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本发明中的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JM‑3,2018年3月1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CGMCC No.15444。由解淀粉芽孢杆菌JM‑3发酵液制备的微生物制剂因水分含量较低,菌体处于半休眠状态,且芽孢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该制剂的贮存期可达2年;解淀粉芽孢杆菌JM‑3微生物制剂可有效降低草莓枯萎病的发生,降低了化学药剂的使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微生物,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治草莓枯萎病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JM-3及其应用,属于生物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草莓枯萎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瘤座菌科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 f.sp.Fragariae)引起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由于草莓特殊的栽培条件及多年生种植方式,该病害在各草莓主产区发生普遍且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草莓产业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
目前,我国对草莓枯萎病的防治仍以化学药剂为主,杀菌剂的频繁且不合理使用,不仅易造成病原菌抗药性的爆发,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生物防治因具有无毒、环境友好及持效期长等优点而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是目前市场上可选择的生物拮抗剂往往因在土壤中定殖和竞争能力较差,无法完全满足生物防治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草莓枯萎病的解淀粉芽孢杆菌JM-3及其应用,解决现有生防技术中拮抗菌定殖能力不足、防控效率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JM-3,2018年3月12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CGMCC No.15444。
上述解淀粉芽孢杆菌JM-3的16S rDNA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JM-3的应用,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JM-3及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JM-3的微生物制剂应用于防治草莓枯萎病。
上述解淀粉芽孢杆菌JM-3的微生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A、菌液的制备:挑取预先在LB培养基固体平板上活化好的解淀粉芽孢杆菌JM-3单菌落,接种于装有约100mL灭菌LB液体培养基的250mL三角瓶中,于37℃、150rpm摇床培养24h,制得菌株种子液;将上述种子液转入装有50L灭菌LB液体培养基、容积为100L的发酵罐中,37℃、300rpm培养16h,制得菌体浓度为108~109cfu·mL-1的发酵液;
B、将步骤(A)制得的发酵液在4000rpm条件下离心15min,弃上清液;0.5~1.5kg沉淀物加入0.25~0.75kg黄腐酸钾、0.25~0.75kg硅藻土和0.5~1.5kg腐殖酸,充分搅拌、混匀,60℃烘干至水分含量<15%,粉碎,过筛,制得解淀粉芽孢杆菌JM-3的微生物制剂。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上述步骤(A)中LB培养基的配方如下:NaCl 10.0g/L、胰蛋白胨10.0g/L、酵母浸粉5.0g/L,以NaOH溶液调pH为7.0。
上述微生物制剂的活菌含量为5~10亿cfu/g。
上述微生物制剂的施用方法为草莓根际土壤处理,施用剂量为10~20g/株或80~160kg/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未经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21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