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压电缆线盘包装的视觉测量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74041.8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7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孙祥新;阚宏军;荚天浩;汪鑫;柳绍斌;高守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神马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26 | 分类号: | G01B11/26;G01B11/03;B65B5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电缆线 孔位 视觉检测装置 弧长 视觉测量 记录 零位 角度检测装置 转动编码器 包装过程 包装品质 包装效率 定位精准 检测位置 检测装置 匀速旋转 运载小车 再次检测 焊接孔 滚轮 铆接 上盘 吊装 行车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压电缆线盘包装的视觉测量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行车或运载小车将高压电缆线盘吊装上盘;视觉检测装置、角度检测装置及弧长检测装置进入检测位置;高压电缆线盘匀速旋转;记录第一孔位为零位;确定第二孔位坐标,同时记录第二孔位与第一孔位之间的弧长;对每个孔位的坐标进行记录,同时记录每相邻两个孔位之间的弧长;当视觉检测装置再次检测到高压电缆线盘的零位时,控制视觉检测装置离开。本发明通过安装视觉检测装置和转动编码器滚轮,能够在高压电缆线盘的包装过程中,精准确定高压电缆线盘周侧的铆接或焊接孔位,极大的提高了包装效率,保证了包装品质,定位精准,可靠性强,具有良好的使用与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压电缆线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压电缆线盘包装的视觉测量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电压等级IlOkV及以上的高压陆地电力电缆在我国城市电力主干道输电及智能电网建设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需求量日趋增加,目前国内外线缆制造商生产高压陆地电力电缆时多数采用的都是分段式生产、交付方式,由于高压陆地电力电缆外径通常在10mm以上,单根的成品交货长度一般为300*600m,决定交货长度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道路运输对于载重和盘具限高的严格限制,因此现在大多通过高压电缆线盘将电缆进行绕制后再进行包装。传统的高压电缆线盘包装工艺过程中,由于无法对高压电缆线盘周侧的孔位进行精准定位,因此严重影响包装速度与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高压电缆线盘包装的视觉测量定位方法,有效提高高压电缆线盘的包装速度与质量。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高压电缆线盘包装的视觉测量定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行车或运载小车将高压电缆线盘吊装上盘;
步骤二:视觉检测装置、角度检测装置及弧长检测装置进入检测位置;
步骤三:通过圆周驱动机构控制高压电缆线盘在运输小车上进行匀速旋转;
步骤四:通过视觉检测装置对高压电缆线盘周侧的第一孔位进行抓拍并确定第一孔位坐标,控制编码器滚轮记录第一孔位为零位;
步骤五:继续按照原方向通过盘边驱动机构控制高压电缆线盘匀速旋转,控制视觉检测装置对高压电缆线盘周侧的第二孔位进行抓拍并确定第二孔位坐标,同时控制转动编码器滚轮记录第二孔位与第一孔位之间的弧长;
步骤五:继续按照原方向匀速旋转高压电缆线盘一周,控制视觉检测装置对每个孔位的坐标进行记录,同时控制转动编码器滚轮记录每相邻两个孔位之间的弧长;
步骤六:当视觉检测装置再次检测到高压电缆线盘的零位时,控制视觉检测装置离开。
进一步地,所述视觉检测装置的探头与高压电缆线盘周侧面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编码器滚轮与高压电缆线盘周侧接触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视觉检测、引导、定位:本发明通过视觉检测装置、角度检测装置及弧长检测装置对线盘边侧初步定位,经过定位确定线盘边侧的孔位,使得固定时可以直接在预先确定的孔位处直接固定,使得包装板固定位置精确,相连包装板之间的叠合部分相同,不仅能够最大程度节省原料,并且通过重合部分的固定,使得包装板包装跟更牢固。
2、本发明通过安装视觉检测装置、角度检测装置及弧长检测装置,能够在高压电缆线盘的包装过程中,精准确定高压电缆线盘周侧的铆接或焊接孔位,极大的提高了包装效率,保证了包装品质,定位精准,可靠性强,具有良好的使用与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神马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神马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40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