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测定柑橘果实中22种黄酮和酚酸类物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74708.4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0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源;余文权;杨道富;杨成龙;张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高辉 |
地址: | 350003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测定 柑橘 果实 22 黄酮 酚酸类 物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荧光检测器(HPLC‑DAD‑FLD)测定柑橘果实中22种黄酮和酚酸类物质的方法,其能够同时测定柑橘样品中没食子酸、辛弗林、绿原酸、原儿茶酸、咖啡酸、对香豆酸、牡荊素鼠李糖苷、圣次草苷、阿魏酸、芦丁、苯甲酸、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地奥司明、新橙皮苷、槲皮素、柚皮素、山奈酚、川陈皮素、桔皮素、金合欢素等22种酚类化合物,不需要衍生化,且准确度高、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HPLC-DAD-FLD同时测定柑橘果实中22种黄酮和酚酸类物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柑橘是世界第一大水果,也是我国主栽水果之一,2015年我国柑橘栽培面积达251.30万公顷,为世界第一,产量3660.08万吨,居世界第三。柑橘种植在我国南方的农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柑橘以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风味深受人们的喜爱。柑橘中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其不仅具有抗菌消炎、抗过敏、镇痛,防治心血管疾病和抗病毒、抗氧化、抗癌等药用及食用价值,也是柑橘果实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柑橘皮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如橙皮苷、新橙皮苷、桔皮素、川陈皮素、二氢川陈皮素、陈皮素等。橙皮甙是橙皮素的芸香糖苷,具有维持血管正常渗透压、降低血管脆性、缩短出血时间等作用。每年在中国将有120万吨左右的柑橘果皮产生,这些柑橘果皮除极微量地用于中成药配方之外,几乎99%的柑桔皮都被作为废料丢弃了,但柑橘皮含有丰富的橙皮甙等酚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可从不同橘皮分离出并制成深加工产品,以提高果渣产品附加值,且这对提高柑桔加工厂的经济效益,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也都十分有利。针对不同柑橘品种皮渣中不同的酚酸和黄酮类化合物,应采用不同的提取纯化工艺,故在应用柑橘果渣等废弃物提取酚类和黄酮类化合物时,须先进行果渣、果皮中酚类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以便制定相应的提取工艺。
目前,常用的测定酚类的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毛细管电泳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薄层色谱法只能测定总酚或某一种多酚含量,不能确定具体种类和含量。在众多检测方法中,高效液相色谱法较为常用,其具有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检测灵敏度高、检测自动化、适用范围广等优点。用HPLC法测定柑橘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的相关研究较多,多以紫外检测器或DAD单一检测方式:如《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柑橘果实中18种类黄酮的含量》、《Phenolic compounds characterization and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Citrus aurantium bloom》、《利用HPLC测定葡萄和柑橘果实中17种酚类物质的方法》,但对类黄酮和酚酸物质同时测定方面还存在检测物质少、样品处理繁琐、检测时间较长等问题。目前常用于酚类物质检测的还有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但由于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需要高昂的仪器使用费。
事实上,部分酚类物质在激发状态下能发射荧光。因此,本发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HPLC-DAD-FLD),通过确定仪器分析的最佳条件,获取各物质的紫外和荧光特征光谱,建立可同时检测柑橘果实中22种黄酮、酚酸类物质的方法,其不仅能满足柑橘中酚酸和类黄酮含量同时检测的需要,且通过对酚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的测定还能用于柑橘产品的鉴伪、品种及原产地的区分等领域,同时为柑橘果实、果渣等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现有研究中还未见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荧光检测器检测黄酮和酚酸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HPLC-DAD-FLD同时测定柑橘果实中22种黄酮和酚酸类物质的方法,其可不经衍生化而直接对样品进行测定,且准确度高、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同时测定柑橘果实中22种黄酮和酚酸类物质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47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