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界面防偷窥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74878.2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62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佟莎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84 | 分类号: | G06F21/84;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 11313 | 代理人: | 屈小春;武晨燕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瞳孔 人脸 窥视 显示界面 判定 存储介质 应用程序 终端设备 防偷窥 偷窥 摄像头 准确度 屏幕 获取图像 脸部变化 视觉区域 有效地 误判 前置 预设 图像 响应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界面防偷窥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响应所述显示界面中一应用程序的启动,开启前置摄像头进行获取图像;根据所获取的图像,获取在预设视觉区域内的人脸瞳孔所在的位置;根据获取到的人脸瞳孔所在的位置,判别所述人脸瞳孔对应的用户是否为侧看屏幕的用户;当判定所述人脸瞳孔对应的用户为侧看屏幕的用户时,判断所述人脸瞳孔对应的脸部变化是否满足偷窥标准;若是,则判定存在窥视行为;若否,则判定不存在窥视行为;以及当判定存在窥视行为时,控制所述应用程序以防偷窥模式进行显示。采用本发明,有效地在人员密集的区域中提高判别窥视行为的准确度,减少误判的机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界面防偷窥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发展,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非常大量。手机作为一种实现异地、实时的交流沟通工具,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现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手机已经不仅仅只是用来拨打和接听电话,还具有发送短信,安装聊天应用软件,如QQ,微信,还能收发电子邮件,上网查看相关信息等等。人们在使用手机查看信息或者文档的时候,不可能总是处于一个较为隐蔽的地方,有时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合也需要拿着手机查看。在公共场合查看信息时,不能有效避免被别人偷窥到,例如在办公室或其他地方的公共场合下,有时在手机上查看一些重要的要保密的文档时,如果一些有心人士在背后进行偷窥,此时用户是难以发现的。现有的手机安全软件,大部分都是从防止他人使用自己手机的角度来进行信息保护,比如私密空间,锁屏密码,是在手机被非授权用户使用的时候进行锁定的操作。而在授权用户的使用过程中,其他人直接从旁边窥视你屏幕的行为却无法预防,无论使用者如何小心,总会有大意的时候。
为了防止其他从旁窥视屏幕,一般来说,现有的方案可以通过手机的摄像头检测预设视觉区域内的人眼数量以及持续时间,来判断是否存在窥视行为,若是存在,则进行锁屏操作。
但是,对于以上方案,其存在有以下缺陷:在人流量较大的场合中,例如地铁,人与人之间的间距过于密集,那么通过检测预定视觉范围内的人眼数量来判断是否在存在窥视行为,可能会存在误判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界面防偷窥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的以上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界面防偷窥的方法,包括:
响应所述显示界面中一应用程序的启动,开启前置摄像头进行获取图像;根据所获取的图像,获取在预设视觉区域内的人脸瞳孔所在的位置;根据获取到的人脸瞳孔所在的位置,判别所述人脸瞳孔对应的用户是否为侧看屏幕的用户;当判定所述人脸瞳孔对应的用户为侧看屏幕的用户时,判断所述人脸瞳孔对应的脸部变化是否满足偷窥标准;若是,则判定存在窥视行为;若否,则判定不存在窥视行为;以及当判定存在窥视行为时,控制所述应用程序以防偷窥模式进行显示。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偷窥标准包括:所述人脸瞳孔随所述应用程序的界面焦点或操作焦点的移动而移动;其中,所述界面焦点为所述应用程序的显示内容中发生变化的对象;所述操作焦点为所述应用程序的显示内容中被选择的对象。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偷窥标准还包括:所述人脸瞳孔的移动的移动时长大于计时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或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偷窥标准还包括:所述脸部变化对应的表情变化与在所述表情变化对应的时间段内所述应用程序的显示内容的情感表达一致。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获取的图像,获取在预设视觉区域内的人脸瞳孔所在的位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未经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48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