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孔插板式的导流、拦沙促淤水工建筑物及建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76385.2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43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喻国良;孙慧;王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02 | 分类号: | E02B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徐红银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孔插 板式 导流 拦沙促淤 水工 建筑物 建设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孔插板式的导流、拦沙促淤水工建筑物及建设方法,包括:多个多孔构件,多个多孔构件连接为一体,其上设有多个透水孔,用于减小水流流速,促进泥沙淤积;多个空心杆,均固定于多孔构件上,用于支撑多孔构件直立;位于多孔构件下部的空心杆上设有小孔;连接构件,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多孔构件,防止多孔构件倒伏。本发明能使部分水流通过透水孔流向下游,有效降低导流、拦沙促淤水工建筑物后方水流流速,同时能够让部分来沙直接通过多孔板,不但能够促进泥沙在多孔板后方沉降,而且,能够降低多孔板前后的趾冲,有效达到缓流促淤的效果,实现保岸护滩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导流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带孔插板式的导流、拦沙促淤水工建筑物及建设方法。
背景技术
河道和海岸侵蚀是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给环境、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带来严峻挑战,因此需要采取防冲促淤手段对冲刷部位加以防护。同时,由于通航等对水深的要求,往往需要对河道进行整治,导流冲沙,维护航道水深。
现有的防护措施主要有堤防、水力插板、丁坝等,但这些传统的工程措施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材料,修建工期较长,成本高。因此,从现代水力、材料等多学科知识融合的角度,研发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新型导流、拦沙促淤水工建筑物是十分有必要的。
经检索,中国专利号:201510755027.6,公布(公开)号:CN 105274962 A,名称:一种拦沙促淤装置及其应用方法,该发明主要由桩轴,拦阻网,浮筒,悬索,挂帘杆,落帘杆,挂帘窗和支座轴承等组成。每两块桩轴为一组,两块桩轴支撑一拦阻网,中间桩轴构成两侧拦阻网的支撑,所述桩轴上滑动设置有浮筒;拦阻网,由连接于浮筒之间的悬索和悬索下挂的多块加筋索构成多个框格,每个框格内设有挂帘杆、落帘杆、挂帘窗以及两个支座轴承,挂帘杆为轴支撑于两个支座轴承之间且绕轴旋转,挂帘窗设置于挂帘杆和落帘杆之间,所述挂帘窗上布设有孔洞,所述孔洞的孔径与拦阻颗粒的尺寸匹配。该发明的不足之处在于:1、拦阻网孔洞的孔径与拦阻颗粒的尺寸匹配,使得较小粒径的泥沙能够顺利穿过,促淤效果不好。2、拦阻网整体透水率过大,减缓水流流速的效果较差。3、拦阻网主要依靠自身重力形成纵向拦沙平面,稳定性效果较差。
中国专利号:201520636937.8,公布(公开)号:CN 204875660 U,名称:箱式网状透水促淤结构,该专利包括箱体,箱体内部均匀间隔设置有隔板,所述箱体六个面和隔板均为加筋的土工网面,箱体内底部压载有块石层。该发明的不足之处在于:1、底部压载石块的箱式网状透水结构透水率过大,不利于泥沙的拦截和淤积。2、由钢丝面构成的箱体结构在水中易受腐蚀和冲刷。3、由箱体所筑构的堆积体一定存在局部冲刷问题,当冲刷坑达到一定规模,装置将失去功效。
中国专利号:201611251030.5,公布(公开)号:CN 106677121 A,名称:防护海岸侵蚀的活动式透水丁坝结构,该发明包括海岸、沉井和锚碇装置。海岸一侧设有若干排间隔交错的沉井,沉井中心呈镂空状,上端设有开口,沉井两侧对称设有连接环,沉井上设有进水孔;沉井底部设有梯形沉垫,安置在海岸地基上,梯形沉垫上设有圆柱孔,圆柱孔上端设有坡度,圆柱孔内设有透水孔,沉井安装固定在梯形沉垫上的圆柱孔内。该发明主要的不足之处在于:1、沉井间隔交错布置,使得来流的冲力大部分作用在沉井结构上,这会给中心呈镂空状的活动式沉井的结构稳定性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2、沉井间隔交错布置,穿过沉井的水流流态较紊乱。3、整体结构较复杂,建造成本高。
此外,发明人曾经对水力插板开展了深入研究,但发现其存在如下主要缺陷:1)稳定性差,容易被水流冲毁;2)其板头冲刷往往严重,形成一个大的冲刷坑;3)当水流翻过插板形成越顶流,造成淤积的泥沙再次被冲刷流失。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工程造价低廉的带孔插板式的导流、拦沙促淤水工建筑物,为促进近泥沙截留和淤积、防止海岸和滩涂区域受到侵蚀提供有效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63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