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雪梨香型乌龙茶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78263.7 | 申请日: | 2018-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81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泉州市永露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泉州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1 | 代理人: | 王伟强 |
地址: | 3626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雪梨 香型 乌龙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雪梨香型乌龙茶制备工艺,可有效保留茶叶中营养成分,耐泡性佳,保存期长。具体步骤为:采青→萎凋→做青→炒青→揉捻→一次烘干→拣梗筛末→再烘干→一次炭焙→陶缸发酵→再炭焙→入缸再发酵;其中做青包括轻摇、中摇和重摇,轻摇以先转3圈半再回转半圈为单元循环重复;中摇转速以先转12圈半再回转半圈为单元循环重复3~4次;重摇分三个正摇阶段和一个正反摇往复阶段并在正反摇往复阶段的最后15分钟同时往做青机内吹入冷风;一次炭焙和再炭焙步骤温度在85℃~95℃,时长为22~25小时;陶缸发酵把炭焙后的茶叶趁热投入陶缸内并封盖,置于阴凉干燥的室温条件下10~15个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雪梨香型乌龙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原料选择、生产加工工艺、拼配及烘焙等技术的运用缺失,致使生产出的茶叶色、香、味欠佳,品质低劣,甚至降低茶叶中营养成分和保健的成分含量,茶叶耐泡性差,保存时间不长,且一般都需要储存在冰箱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雪梨香型乌龙茶制备工艺,有效保留茶叶中营养成分,耐泡性佳,保存期长。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雪梨香型乌龙茶制备工艺,具体步骤为:采青→萎凋→做青→炒青→揉捻→一次烘干→拣梗筛末→再烘干→一次炭焙→陶缸发酵→再炭焙→入缸再发酵。
优选地,所述采青步骤在春季中午11点至12点之间采摘,选择中开面,一芽三叶或一芽四叶,去除鱼叶、片叶和枝头。所述萎凋步骤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均匀薄摊,摊厚控制在3cm~5cm,每半小时翻一次,且萎凋时长不超过5小时。
优选地,所述做青步骤在做青机内进行,湿度控制在60%~75%,温度通过木炭燃烧控制在23℃~28℃并通过风机将木炭燃烧的烟气吹入做青机内,依次进行轻摇、中摇和重摇。
其中:所述轻摇的转速为1r/25s~1r/30s,以先转3圈半再回转半圈为单元循环重复,且每20min~30min停转歇息20min~30min,整个轻摇时长在5小时内完成。
所述中摇的转速为1r/10s~1r/12s,以先转12圈半再回转半圈为单元循环重复3~4次,且每次停转歇息30min~40min。
所述重摇的转速为1r/2s~1r/4s,分三个正摇阶段和一个正反摇往复阶段,其中第一正摇时长10min~12min,第二正摇时长20min~23min,第三正摇时长30min~40min,正反摇往复阶段以先正摇5min再反摇5min为单元循环重复半小时,且相邻两阶段之间停转歇息30min~35min,并在正反摇往复阶段的最后15分钟同时往做青机内吹入冷风。
优选地,所述炒青步骤在炒锅内进行,温度控制在150℃~160℃,炒制时间为18min~23min,炒锅内胆转速控制在20r/min~25r/min,且所述炒青步骤要在采青后18小时内进行。
优选地,所述再烘干步骤完成后茶叶要静放1个月后再进行所述一次炭焙步骤。
优选地,所述一次炭焙和再炭焙步骤分别为将茶叶放入双层不等高的笼篦内并用炭火烤焙,温度控制在85℃~95℃,炭焙时长为22小时至25小时,期间每50分钟翻动一次,且前7个小时的炭焙中的茶叶摊放高度低于后期炭焙中的茶叶摊放高度。
优选地,所述陶缸发酵和入缸再发酵步骤是把炭焙后的茶叶趁热投入陶缸内并封盖,置于阴凉干燥的室温条件下,其中所述陶缸发酵时长为10个月至15个月,所述入缸再发酵为3个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泉州市永露茶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泉州市永露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82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绿茶加工的杀青方法
- 下一篇:一种茶叶高压压饼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