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自包覆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79111.9 | 申请日: | 2018-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80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胡孔明;皮涛;王志勇;黄越华;单兵凯;孔阳;余梦泽;邵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6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护航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3220 | 代理人: | 杨水根 |
地址: | 4106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材料 前驱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自包覆前驱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初级原料进行脱氢缩聚反应,得到前驱体中间产物;将前驱体中间产物进行粉碎和球化,得到前驱体微粉;将前驱体微粉加热至400‑500℃,使前驱体微粉颗粒部分熔融自包覆,得到自包覆前驱体。本发明不需要添加包覆剂,不需要进行碳化处理,简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可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于对负极材料的探索研究,从而提高电池的性能。要达到高电压、高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要求材料具有更好的脱嵌可逆性,更多的嵌锂空间,能够快速脱嵌;较高的放电电压,平坦的放电曲线;好的热力学稳定性;能与电解液较好地相溶;稳定的充放电过程,较小的结构变化。
尽管被研究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多种多样,而真正应用于生产中的负极材料还是以炭质材料为主。已实际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炭负极材料主要包括三大类:易石墨化炭、难石墨化炭和石墨。与另外两种炭材料相比,石墨导电性好,结晶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更适合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出,且具有良好的充放电电压平台,是一种性能较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炭材料。但是石墨材料与电解液的相容性较差,耐过充放性能不好,在嵌锂过程中易产生石墨层的剥离,循环性能较差。综合考虑石墨负极材料的优缺点,人们通过表面修饰与改性的方法来实现其电化学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对石墨进行表面包覆处理。目前市场上的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为了改善动力学性能,通常会在石墨化品颗粒表面二次包覆无定形碳,包覆剂通常采用沥青或者其它高分子聚合物。这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石墨的电化学性能,但这种结构存在一些缺点:由于颗粒表面为无定形碳,反应活性较高,通常会对存储性能造成负面影响;颗粒表面为无定形碳另外一个不良后果就是增加不可逆容量,造成首次效率偏低;包覆过程需要添加包覆剂,包覆之后需要进行碳化/石墨化,导致成本增加。
专利CN1691374A公开了人造石墨与包覆材料混合包覆后热聚合,经过炭化、石墨化后得到表面包覆炭层的炭负极材料,得到的材料首次充放电效率、首次放电容量较低,且包覆过程复杂,需要经过炭化和石墨化处理,能耗高;专利CN101916844A公开了一种负极材料,内核为石墨,外壳为沥青的石墨化产品,虽然沥青包覆较均匀,但需要外加包覆剂并球磨混合,经过炭化、整形、石墨化过程才能得到所述产品。
因此从目前现状来看,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需要外加包覆剂,工艺步骤多,能耗高,成本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自包覆前驱体。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自包覆前驱体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采用石油渣油、催化裂化油浆或煤焦油为初级原料,在反应釜中进行脱氢缩聚反应,控制反应温度400-600℃、反应时间4-8h、升温速度2-10℃/min、釜内压力0.1-0.5MPa,反应过程在惰性气氛条件下进行,得到负极材料前驱体中间产物;
S2. 将步骤S1得到的前驱体中间产物进行粉碎和球化处理,控制粒径为5-20um、长径比为1-1.5,得到前驱体微粉;
S3. 将步骤S2得到的前驱体微粉在常压、惰性气氛条件下加热至400-500℃,使前驱体微粉颗粒部分熔融,熔融部分通过表面自扩散均匀包覆在颗粒表面形成包覆层,按质量百分比计,熔融部分占比前驱体微粉总质量的5-20%,得到用于制备锂离子电池用碳极材料的自包覆前驱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91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