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收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82448.5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9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横田义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7F11/62 | 分类号: | G07F11/62;G07F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梁霄颖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部托盘 引导件 商品收纳通路 商品收纳装置 自动售货机 商品导向 配置 上表面 侧板 上下方向延伸 通路构成部件 收纳 可移动地 前后方向 卷曲状 卡合孔 上端部 弯曲部 下表面 突起 凹部 拆装 | ||
本发明提供容易进行宽度引导件的拆装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收纳装置,包括:商品收纳通路,通过在左右一对的基体侧板之间配置通路构成部件而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被划分形成,对将所投入的商品以横倒的姿态依次进行收纳;商品导向通路,形成于沿前后方向配置于基体侧板之间的顶部托盘的上表面,且将从前方投入的商品向商品收纳通路的上端部引导;和宽度引导件,沿左右方向可移动地配置于顶部托盘的上表面,调整商品导向通路的左右宽度,顶部托盘的卷曲状部分相对进入形成于宽度引导件的前端部分的弯曲部的凹部,且从宽度引导件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卡合突起进入形成于顶部托盘的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第一卡合孔,从而宽度引导件配置于顶部托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收纳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销售例如罐装饮料或瓶装饮料等商品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收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一种蛇形商品架作为销售例如罐装饮料或瓶装饮料等商品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收纳装置。这种商品收纳装置具有通过在左右相对地立起设置的一对基体侧板之间架设通路构成部件,而以沿着上下方向蛇行状延伸的状态被划分出的商品收纳通路。另外,该商品收纳装置在商品收纳通路的下方侧设置有用于分出并送出商品的商品送出机构,另一方面,在商品收纳装置的上方侧设置有顶部托盘。
顶部托盘为在一对基体侧板之间沿着前后方向、且以从前方向后方去而逐渐向下方倾斜的方式设置的商品投入用的装置,在其上表面形成有将从前方投入的商品向商品收纳通路的上端部导向的商品导向通路。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商品收纳装置中,在补充商品时,将商品以横倒的姿态从前方投入到顶部托盘的上表面(商品导向通路)。由此,商品随着顶部托盘的倾斜而向后方滚动,从该顶部托盘的后端沿着通路构成部件通过蛇行状的商品收纳通路在商品送出机构之上堆积成一列地被收纳。在销售商品时,商品送出机构基于销售指令进行驱动而使最下方的商品向下方落下。由此,将商品送出至自动售货机的商品取出口。
另外,在上述商品收纳装置中以下述方式设置有用于根据商品的长度调整商品导向通路的左右宽度(通路宽度)的宽度引导件。宽度引导件具有:构成底面的水平延伸部;和以从该水平延伸部的一侧缘部向上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且限制商品导向通路的左右宽度的上方延伸部。该宽度引导件在水平延伸部的前端部分形成有卷曲嵌合部,该卷曲嵌合部嵌入形成于顶部托盘的前端部分的卷曲嵌合部,其结果是,以后端部分为自由端、可转动且可向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顶部托盘。在这种宽度引导件的背面、即水平延伸部的下表面设置有可卡合在形成于顶部托盘的上表面的多个卡合孔的卡合爪。
这种宽度引导件通过以卷曲嵌合部为中心地相对于顶部托盘向上方转动,使卡合爪从卡合孔脱离、即解除卡合爪和卡合孔的卡合状态,能够使之以该状态沿着左右方向移动。之后,通过以卷曲嵌合部为中心使宽度引导件向下方转动,使卡合爪卡合于新的卡合孔,能够调整商品导向通路的左右宽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219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的商品收纳装置中,通过将前端部分的卷曲嵌合部嵌入顶部托盘的前端部分的卷曲嵌合部,将宽度引导件设置于顶部托盘,因此,一旦在基体侧板之间架设了顶部托盘,就不能将拆装商品收纳装置时需要拆下的宽度引导件单独从顶部托盘拆下,商品收纳装置的更换作业变得复杂。
为了使商品收纳装置的更换作业变得容易,也能够将顶部托盘构成为相对于基体侧板可拆装,但需要用于此的部件,伴随部件数量的增加而导致制造成本增加,因此并不优选。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宽度引导件的拆装的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收纳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商品收纳装置,其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电机株式会社,未经富士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24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