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上风浪动态加载试验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82555.8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08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伟;王明明;赵国晓;赵彦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05 | 分类号: | G05B19/05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黄晓敏;于正河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风浪 动态 加载 试验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海洋试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海上风浪动态加载试验装置及方法,底座中间安装模型箱,底座的四个角处竖向安装四根反力柱,水平圆形轨道安装在四根反力柱之间,滑动块的滑轮固定在水平圆形轨道上,变频电机的一端与伺服加载系统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滑动块上,伺服电机固定在滑动块上,油泵与伺服电机连接,伺服加载控制器安装在底座的一侧并与油泵连接,信息传输器通过数据线分别与控制系统和信息处理器连接,信息处理器通过数据线与六自由度信息收集器连接,六自由度信息收集器安装在水平圆形轨道的正中间,其结构简单,操作容易,不需要人工辅助,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可以快速进行试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试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海上风浪动态加载试验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国环保标准日益严格化和能源结构的改变,海洋工程将呈现爆发式的增长,跨海大桥、海上油田开采、海上风力发电等近海工程、海岸工程发展迅速。桩基础是近海工程和海岸工程采用的最主要的基础形式之一,在保证桩基础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缩短工期、节约工程造价、延长使用年限、减少维修工作等要求不断提高。目前,海上桩基多为大直径开口管桩,因其承载力高、质量可靠、制桩速度快、施工方便、较为经济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迫切需要模拟海洋环境中的风浪对模型管桩影响的试验,研究其服役阶段的承载力特性,为其服役阶段的安全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现有的实验室试验设备不能满足模拟真实的海上风浪对桩施加的外力,以及试验设备操作不易,不能根据时刻不同调整循环荷载的频率和振幅,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海上风浪动态加载试验装置,以满足模拟海上风浪下的管桩试验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寻求提供一种海上风浪动态加载试验装置及方法,在进行试验前,根据海洋上风浪常年的规律选择循环荷载的频率、振幅、循环次数确定试验方案,通过海上风浪动态加载试验装置能够简便、快速、安全的进行海上风浪下的管桩模拟试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海上风浪动态加载试验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反力柱、水平圆形轨道、六自由度信息收集器、变频电机、滑动块、模型箱、底座、信息处理器、伺服电机、信息传输器、PLC操作控制器、油泵和伺服加载控制器,其中水平圆形轨道、滑动块、变频电机组成水平圆形位移控制系统,伺服电机、油泵和伺服加载控制器组成伺服加载系统,六自由度信息收集器、信息处理器、信息传输器、数据线组成位移反馈信息系统,PLC操作控制器为控制系统,底座中间安装模型箱,底座的四个角处竖向安装四根反力柱,水平圆形轨道水平安装在四根反力柱之间上并与每根反力柱相切,水平圆形轨道采用不锈钢制成的带轨道圆盘,滑动块由滑轮和固定块构成,滑动块的滑轮固定在水平圆形轨道上,变频电机的一端与伺服加载系统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滑动块上,变频电机带动滑动块在水平圆形轨道上运动,从而实现滑动块的圆形运动,变频电机带动滑动块运动的速度通过数据线传送到位移反馈信息系统,位移反馈信息系统将接收到的信息处理后传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实际试验需求对变频电机的运动速度和运动轨迹进行调整;伺服电机固定在滑动块上,油泵与伺服电机管道连接,伺服加载控制器安装在底座的一侧并通过数据线与油泵连接,伺服加载控制器根据试验所需的频率、频率、振幅、循环次数控制油泵,油泵通过油管控制伺服电机,从而实现加载要求;信息传输器通过数据线分别与控制系统和信息处理器连接,信息处理器通过数据线与六自由度信息收集器连接,六自由度信息收集器安装在水平圆形轨道的正中间,模型桩在加载过程时,六自由度信息收集器将收集到的桩体信息通过数据线传送给信息处理器,信息处理器将得到的信息进行处理通过数据线传给信息传输器,信息传输器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送到PLC操作控制器,PLC操作控制器根据实际试验需求对变频电机的运动速度和运动轨迹进行调整,并对各个系统的运动状态进行调整以达到模型桩试验的要求。
本发明采用所述海上风浪动态加载试验装置模拟海上风浪下管桩试验的具体过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25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作物生长环境监控装置
- 下一篇:智能生产柔性路由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