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轴承套圈组件锻后整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83736.2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0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马桢明;秦守斌;史洪军;杜君;杨乾坤;许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市远大轴承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14 | 分类号: | B21D3/14;B21C51/00;B21D53/10 |
代理公司: | 合肥蓝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07 | 代理人: | 吴百智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组件 整形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轴承套圈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轴承套圈组件锻后整形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前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的相对面均开设有滑动槽,两个所述滑动槽分别与横杆的两端滑动连接,所述横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千分表,所述千分表的测杆贯穿横杆并延伸至横杆的下方。该轴承套圈组件锻后整形装置,通过滑动槽、横杆和千分表,达到了对轴承套圈的整形进行测量,通过设置固定座,使得轴承套圈放置更加稳固,通过主动轮、从动轮、移动杆和顶头,使得对于轴承套圈进行扩张整形,使其达到标准尺寸,还通过固定块、管套和固定环,达到了对于移动杆移动方向的固定,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套圈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轴承套圈组件锻后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套圈是具有一个或几个滚道的向心滚动轴承的环形零件,传统的轴承套圈在生产的时候,很容易造成轴承套圈的内壁厚度不一致,需要回炉重造,生产成本较大,所以现在的生产过程中,为了避免较大的生产成本,现在的轴承加工企业通常采用整形后再进行回火的办法来挽回损失,由于没有专用的轴承套圈整形装置,大家普遍采用的方式是通过敲打的方式使变形的套圈进行整形,使其达到标准尺寸,然后再对其进行回火热处理,采用敲打的方式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敲打的力度很难把控,容易造成轴承套圈表面的损坏,使套圈报废,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承套圈组件锻后整形装置,解决了敲打使轴承套圈损坏,造成成本浪费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套圈组件锻后整形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前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的相对面均开设有滑动槽,两个所述滑动槽分别与横杆的两端滑动连接,所述横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千分表,所述千分表的测杆贯穿横杆并延伸至横杆的下方,所述底座上表面前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为弧形,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搭接有轴承套圈,所述轴承套圈顶部的表面与千分表测杆的底部搭接,所述轴承套圈内部的底面搭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管套,所述管套的内部插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表面冲铣有螺纹,所述移动杆远离管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头,所述管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环的相对面分别与从动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搭接,两个所述固定环的相对面均开设有第一弧形凹槽,所述从动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与第二弧形凹槽均与转动球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从动轮的内壁穿过管套的外壁延伸至管套的内部,所述从动轮的内壁冲铣有螺纹,所述从动轮的内壁与移动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底座的一端与管套背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远离电机一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通过传送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座以底座的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底座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横杆位于轴承套圈的正上方,且轴承套圈的垂直中线与横杆的垂直中线相重合。
优选的,所述转动球的数量为八个,且每四个转动球为一组,两组所述转动球以从动轮的水平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从动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与顶头的上表面均为弧形。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承套圈组件锻后整形装置,具备的有益效果:该轴承套圈组件锻后整形装置,通过滑动槽、横杆和千分表,达到了对轴承套圈的整形进行测量,通过设置固定座,使得轴承套圈放置更加稳固,通过主动轮、从动轮、移动杆和顶头,使得对于轴承套圈进行扩张整形,使其达到标准尺寸,还通过固定块、管套和固定环,达到了对于移动杆移动方向的固定,使用更加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市远大轴承锻造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市远大轴承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37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