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流载具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84975.X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7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范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俊杰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G01D2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测模块 物流 载具 控制中心 感测 行动装置 警报 监控系统 警报通知 储物区 智能 储存 门槛 发生事件 即时接收 模块配置 电连接 驾驶区 警示 监测 配置 | ||
物流载具监控系统包括监测模块、警报及智能行动装置模块以及控制中心。监测模块配置于物流载具的储物区,监测模块是用以监测储物区的状态并储存多个感测值,监测模块并根据多个感测值决定是否产生警报通知信号。警报及智能行动装置模块配置于物流载具的驾驶区,警报及智能行动装置模块是用以根据警报通知信号进行警示。控制中心与监测模块电连接,控制中心用以即时接收并储存多个感测值,当多个感测值于持续时间内大于门槛值的次数大于次数门槛值,控制中心判断物流载具发生事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于物流载具的监控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可长期储存大量感测值的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近几年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并以能够达到快速又准确的配送为终极目标。然,目前的配送交通工具并无一套有效的监测系统,无法有效纪录货物配送时的保存状态以及环境变化,因此,当出现货物损坏或腐败等纠纷时,往往无法有效厘清责任归属,导致消费者、制造商以及货物配送人员彼此卸责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缺憾,本发明提出一种物流载具监控系统实施例,所述物流载具监控系统实施例包括监测模块、警报及智能行动装置模块以及控制中心。监测模块配置于物流载具的储物区,监测模块是用以监测储物区的状态并储存多个感测值,监测模块并根据多个感测值决定是否产生警报通知信号。警报及智能行动装置模块配置于物流载具的驾驶区,警报及智能行动装置模块是用以根据警报通知信号进行警示。控制中心与监测模块电连接,控制中心用以即时接收并储存多个感测值,当多个感测值于持续时间内大于门槛值的次数大于次数门槛值,控制中心判断物流载具发生事件。
本发明的物流载具监控系统感测多种不同的环境状态,可以有效的掌握货物配送时储存区的环境变化,故当有事件发生的时候,可通过警报及智能行动装置模块即时的通知配送人员进行对应的处置。此外,本发明的物流载具监控系统会即时的将感测值回传至控制中心进行储存,因此当需要分析货物配送的状态时,藉由控制中心可快速的调阅所需的感测值,控制中心人员并可以多种不同的感测值进行交叉分析,以快速且正确的判断出货物损坏的主因。同时,由于感测值亦同时储存于高容量记忆模块中,当控制中心所储存的感测值因为资料库或资料传输过程中导致错误或失效时,藉由高容量记忆模块仍可取得所需要的多个感测值,增进物流载具监控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物流载具监控系统实施例示意图。
图1B为物流载具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Z轴的感测值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1A为本发明的物流载具监控系统实施例示意图,所述物流载具200例如为具有储物区210以及驾驶区220的物流配送货车,如图1B所示,所述储物区210是用以摆放待送货物的区域,驾驶区220为物流配送货车的驾驶座。物流载具监控系统100包括监测模块10、警报及智能行动装置模块20以及控制中心30,监测模块10配置于所述储物区210,用以即时监测储物区210的状态并对应产生且储存多个感测值,监测模块10并根据感测值决定是否产生警报通知信号,使配置于驾驶区220的警报及智能行动装置模块20可根据警报通知信号进行警示。控制中心30与监测模块10以无线通讯的方式彼此电连接,控制中心30例如为设置于物流中心的服务器电脑,但不以此为限。控制中心30是用以即时接收并储存监测模块10所传送的多个感测值,且当部分的感测值大于一门槛值,且在一持续时间内部分的感测值大于门槛值的次数大于次数门槛值时,控制中心30即判断物流载具在持续时间的期间发生意外事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俊杰,未经范俊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49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