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式短路故障限流器及限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85551.5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991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肖立业;余修勇;滕尚甫;张志丰;邱清泉;韦统振;张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H9/02 | 分类号: | H02H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故障限流 支路 电流转移支路 电抗器 双分裂 短路故障限流器 限流器 稳态 限流 电力电子开关 快速机械开关 电流转移 开关闭合 开关串联 开关动作 开关断开 开关组成 绕组并联 低阻抗 高阻抗 减小 串联 配合 | ||
1.一种混合式短路故障限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转移支路和故障限流支路;电流转移支路由快速机械开关和电力电子开关串联组成;故障限流支路由双分裂电抗器和开关组成,双分裂电抗器的第一绕组与所述开关串联后,与第二绕组并联。
2.一种混合式短路故障限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转移支路和故障限流支路;电流转移支路由快速机械开关和电力电子开关串联组成;所述故障限流支路由若干个相同的故障限流模块串接构成,其中故障限流模块由双分裂电抗器和开关组成,双分裂电抗器的第一绕组与所述开关串联后,与第二绕组并联。
3.一种混合式短路故障限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转移支路和故障限流支路;电流转移支路由快速机械开关和电力电子开关串联组成;所述故障限流支路先由双分裂电抗器进行分流,各分流支路分别串联一个故障限流模块后并接,其中故障限流模块由双分裂电抗器和开关组成,双分裂电抗器的第一绕组与所述开关串联后,与第二绕组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之一所述的混合式短路故障限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电子开关为固态开关,所述固态开关由一对反向串联的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组成,其中,电力电子开关器件由IGBT及其反向并联的二极管组成、或IGCT及其反向并联的二极管组成、或GTO及其反向并联的二极管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之一所述的混合式短路故障限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分裂电抗器由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铁芯组成;所述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匝数相同、异名端相连、磁通方向相反,并通过闭合铁芯形成闭合磁路,提高所述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的磁场耦合能力。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之一所述的混合式短路故障限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限流支路中的开关是快速机械开关,或是反并联晶闸管组,或是可控间隙,或是避雷器,或是饱和电抗器,或是它们的不同组合。
7.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意之一所述混合式短路故障限流器的限流方法,其特征在于:电网稳态时,电流从电流转移支路流过,减小了正常运行时的损耗;电网发生短路故障时,电流转移支路上的开关动作,电流转移到故障限流支路;电网稳态时故障限流支路上的开关闭合,故障限流支路呈现低阻抗,等效电感为μH量级,故障时电流转移到故障限流支路后,故障限流支路上的开关断开,故障限流支路呈现高阻抗,等效电感为mH量级。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混合式短路故障限流器的限流方法,其特征在于:电网稳态时,电流转移支路上的快速机械开关和电力电子开关处于闭合状态,故障限流支路上的开关也处于闭合状态;此时双分裂电抗器的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上通过的电流相等,磁通方向相反而抵消,双分裂电抗器的等效阻抗很小,然而由于电流转移支路的阻抗接近于零,稳态时绝大部分电流都从电流转移支路上流过,所述混合式短路故障限流器对电网稳态运行时几乎不造成影响;电网发生短路故障时,电网电流迅速增大,当流过电流转移支路的电流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电流转移支路上的快速机械开关和电力电子开关动作,使得故障电流转移到了故障限流支路上;故障限流支路上的开关延迟一段时间,保证故障限流支路上的快速机械开关的电弧不会重燃;当电流转移到故障限流支路,并延迟一段时间后,故障限流支路上的开关动作,使得流过双分裂电抗器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上的电流大小不等,磁通无法抵消,双分裂电抗器的等效阻抗迅速增大,等效电感从μH量级上升到mH量级,以此来快速限制短路故障电流的上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555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