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码锁或智能锁中密码开锁模块的激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85553.4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4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发明(设计)人: | 温福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福财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刘兴耿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码字符 计时模块 密码开锁模块 密码锁 智能锁 激活 预设 输入时间间隔 记忆习惯 密码保护 密码输入 时间计算 输入密码 输入习惯 字符间隔 相邻位 解锁 融入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密码锁或智能锁中密码开锁模块的激活方法,对于将要输入的n位密码,各相邻位密码之间有计时模块,自输入第一个密码字符开始,每输入一位密码字符,进入其后的计时模块进行时间计算,直至最后一个密码字符输入完毕;若输入的密码字符与系统预设的密码字符序列相同,同时各个计时模块计算出相邻两个密码字符的输入时间间隔在系统预设的时间间隔区间内,则激活解锁,否则不解锁。上述方法可以根据密码使用人记忆习惯和输入习惯,对输入密码字符间隔时间加以设定,把密码输入所花费的时间融入密码密保强度的提升方法中去,提高了原先简单的密码保护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户鉴别方法,特别是一种密码锁或智能锁中密码开锁模块的激活方法。
背景技术
密码在日常生活应用非常广泛,在手机开锁、打开办公电脑、开启保险箱、银行取款、手机银行登陆、微信QQ邮箱等社交办公软件登陆、出入部分门禁系统等方面都需要输入密码。现有技术中的密码从设定程序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被动牢记类,密码设定权不在本人,密码使用者只能被动的牢记设定者所提供的密码;二是主动设定类,密码使用者就是密码设定者。一般在应用中主动设定类型的密码较多。
密码锁在我们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中即使是新推出的智能锁,密码解锁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解锁模块,另外一般还有手机、蓝牙、指纹、面部识别、遥控等等的解锁方式。因此锁的安全性完全取决于密码中数字或字母组成的复杂性和个人的保密性。
大多数人生活中具有许多设定密码的机会,当密码使用者就是密码的设定者,由于担心自己对众多密码记忆发生混乱或遗忘,大多会养成固定的密码设定习惯,只有极少数人会每次设定不一样的密码。关于设定密码,使用者更多情况会是以下几种:一是多处所设定密码相同;二是同类事情所设密码相同;三是利用自己或关系密切人的生日或者重要节日日期作为密码设定的基础,而且各处密码千篇一律。在这样的情况下,怀有不轨的人知道了密码设定者的密码设定习惯或设定基础,就很容易通过密码解锁方式越过密码防护。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在使用过程中密码不慎泄露,被人通过个人资料猜出密码组成,或被不法之徒通过简单密码输入破解安全防卫等情况出现带来的风险问题。本发明在传统简单密码解锁的基础上,增加时间计算模块,避免了只要得知密码组成,就能直接使用密码输入畅通无阻的锁的使用风险,从而提高了密码锁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密码锁或智能锁中密码开锁模块的激活方法。该方法为:
进入密码输入界面;
对于将要输入的n位密码,各相邻位密码之间有计时模块,自输入第一个密码字符开始,每输入一位密码字符,进入其后的计时模块进行时间计算,直至最后一个密码字符输入完毕;
若输入的密码字符与系统预设的密码字符序列相同,同时各个计时模块计算出相邻两个密码字符的输入时间间隔在系统预设的时间间隔区间内,则激活解锁,否则不解锁。
所述的计时模块,其计时对应的系统预设时间间隔区间可以为0~t1(t1为用户预设时间值)。
所述的计时模块,其计时对应的系统预设时间间隔区间可以为t2~t3(t2、t3为用户预设两个不同的时间值)。
所述的计时模块,其计时对应的系统预设时间间隔区间可以为t4以上(t4为用户预设时间值)。
所述的计时模块,可以独立开启或关闭,各个计时模块开启时,位于该计时模块之前的密码字符输入完毕时,该计时模块进行时间计算;若计时模块关闭,位于该计时模块之前的密码字符输入完毕时,该计时模块不进行时间计算。
所述的计时模块,可以为单板计时器,也可以为PLC编程计时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福财,未经温福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55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