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烟草-水稻连作栽培模式的烟草青枯病病圃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85898.X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51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孙学永;祖朝龙;姜超强;沈嘉;阎轶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45 | 分类号: | A01G22/45;A01G22/2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乔恒婷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病圃 烟草青枯病 连作栽培 病菌 培育 烟草 水稻 抗性育种 均匀性 连作 维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烟草‑水稻连作栽培模式的烟草青枯病病圃培育方法,采用烟‑稻连作模式培育病圃,重点解决病圃的病菌类型来源、病菌量及均匀性的保持等问题,减轻病圃维护成本,更好的满足了抗性育种项目对病圃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烟草-水稻连作栽培模式的烟草青枯病病圃培育方法,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烟草品种是烟草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加快品种选育步伐是烟草生产对育种工作者的迫切要求,培育青枯病抗性烟草品种是育种者一个重要的方向。烟草青枯病(Tobacco bacterial wilt)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是烟草上一大毁灭性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有效且环境友好防治的方法,田间病圃鉴定方法能够较好的反应品种的抗性,且可以考察其株型等农艺性状,是较为公认的烟草青枯病鉴定措施。拥有烟草青枯病病圃是开展抗性鉴定研究的物质基础,然而目前中国境内国家公认的病圃仅两处且其面积也有限,无法满足开展青枯病育种的需要。
烟草青枯病病圃的培育一般采用室内培育菌种接种至田块或者在病区选择连作自然发病田块,存在成本较高或者发病不均匀不稳定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烟草-水稻连作栽培模式的烟草青枯病病圃培育方法。本发明采用烟-稻连作模式培育病圃,重点解决病圃的病菌类型来源、病菌量及均匀性的保持等问题,减轻病圃维护成本,更好的满足了抗性育种项目对病圃的需求。
本发明基于烟草-水稻连作栽培模式的烟草青枯病病圃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田块的选择
选择连作的自然发病田块,黏质土且土壤pH值≤5.5。
步骤1中,自然发病田块的发病率≥20%。
步骤2:肥料的选择
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为基肥,N:P:K=15:15:15,施肥量为50kg/667m2,追肥时采用5kg/667m2三元复合肥及2kg/667m2的碳酸氢铵。
步骤3:烟草种植
在步骤1选择的田块上种植感病品种,直至在成株期发病率达到100%、病情指数≥50,田间发病均匀时为病圃培育成功标准,田块连续2年达到此标准认为稳定。
在病圃培育成功之后的使用过程中确保病圃每年都有10%以上的感病品种在病圃中随机分布种植,且其发病率在100%、病情指数≥75(高感标准)时为鉴定有效。剔除出现的黑胫病、根腐病等非青枯病的病株,青枯病病株及非病株全部还田;如感病品种当年病情指数小于100,则应采集当地的病情指数≥90的青枯病病株,以100株/667m2的种植密度在种植水稻前加入田块,以保障足量的病株病菌数量。不采用室内培养病菌的接种方式,以确保病圃为当地青枯病病菌。
所述感病品种为长脖黄、红花大金元等感病品种(一般试验中选取感病对照作为发病的指示品种,此处感病品种可理解为感病对照,不是感病的病株)。
步骤4:烟稻连作
在病圃最后一次发病状况调查结束后上水浸泡病圃充分至适于耕作,然后通过旋耕机粉碎青枯病病株及非病株全部还田并在整块病圃内充分混匀,随后采用常规方式种植水稻。
步骤5:收稻后保养
收稻后及时翻地,保持田间持水量在60%至次年病圃种植烟草;可适当种植豆科绿肥,禁止施用石灰、白云石粉等影响土壤pH值的土壤改良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58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红花草秧苗培育方法
- 下一篇:一种降低烟叶中铬含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