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共电压驱动方法、装置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85971.3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49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明;马录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创同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9 | 代理人: | 蔡纯;张靖琳 |
地址: | 2153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共 电压 驱动 方法 装置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共电压驱动方法,包括:根据预设抽样周期侦测当前显示画面的画面状态,并根据当前显示画面的画面状态产生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号产生交流公共电压或直流公共电压。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公共电压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根据预设抽样周期侦测当前显示画面的画面状态,在当前显示画面为动态画面时根据控制信号产生直流公共电压;在当前显示画面为静态画面时根据控制信号产生交流公共电压来维持液晶正负极电压平衡,从而使液晶不会出现极化状况,改善残影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公共电压驱动方法、装置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具有轻薄短小、低耗电及低热量等优点,使液晶显示装置在众多不同类型的显示装置中脱颖而出,被广泛使用,如应用在计算机、移动电话及个人数字助理等现代化信息设备上。
液晶显示装置是通过对液晶显示装置上的液晶分子所施加的驱动电压产生的光学响应,即灰阶响应而显像的,灰阶响应指驱动电压的分级,由于液晶分子材料本身特性的局限,其显像需要占用一帧的大部分时间。因此,液晶显示装置在长时间显示某一画面后,当切换为下一画面时,观看者在看当前画面时,由于上一画面没及时消除,导致和当前画面有显像重叠,从而影响观看者正在看的画面的质量,这就被称为影像残留(ImageSticking)现象。
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残留影像主要原因之一为在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分子中混有离子性有机杂质,诱发直流电压。液晶分子中的离子性有机杂质在电场的感应下,会吸附在液晶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或彩色滤光片基板上,自身产生的感应电场反过来影响液晶分子两端的正常电压,使液晶分子受电场作用不能正常取向,从而影响到显像的正确性。
图1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阵列基板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阵列基板包括沿基板的水平方向排列的扫描线110;沿基板的垂直方向排列的数据线120,数据线与扫描线垂直交叉排列;由所述扫描线110和所述数据线120相互交叉形成的像素单元101,像素单元101包括像素电极102及薄膜晶体管103(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其中,薄膜晶体管103的栅极与扫描线110电性相连,源极与数据线120电性相连,漏极与像素电极102电性相连,且每一条扫描线与对应行的各薄膜晶体管103的栅极均相连,每一条数据线与对应列的各薄膜晶体管103的源极均相连。
该液晶显示装置工作时,利用扫描线110分别发送扫描信号至对应行的各薄膜晶体管103,控制薄膜晶体管103逐行开启或关闭;且当薄膜晶体管103处于开启状态时,数据线120上的数据信号会经由薄膜晶体管103的源极和漏极加至该像素单元101的像素电极102上。通过像素电极102和彩色滤光片基板上的公共电极形成的电场控制液晶分子的旋转,从而实现图像显示。
在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中,主要有三种电压,分别为栅极驱动电压、源极驱动电压及公共电极电压。其中,栅极驱动电压用于控制像素单元101中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源极驱动电压用于驱动像素单元101中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在阵列基板和彩色滤光片基板上都有公共电极,且电性连接,阵列基板上的公共电极用于与像素电极102形成存储电容,彩色滤光片基板上的公共电极用于与像素电极102形成液晶电容。公共电极电压由液晶显示装置的公共电极电压模块提供,公共电极电压模块为液晶显示装置在显示画面时提供公共电极电压,该公共电极电压表示为VCOM。
其中,公共电极电压VCOM是用来维持液晶正负极电压平衡,当液晶正负极电压失去平衡时,会造成各个像素电极102与各个公共电极之间形成偏置电压,偏置电压较大的区域就会出现液晶极化现象,造成残影(Image Sticking,IS)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59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