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叠片式联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88188.2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19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斯特凡·克莱内韦根;米夏埃尔·茨彻兹克;安德烈亚·法尔维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弗兰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3/50 | 分类号: | F16D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李慧 |
地址: | 德国博***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叠片式 联接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两个连接法兰(1、2)和布置在连接法兰(1、2)之间的中间部件的叠片式联接器,其中,在每一个连接法兰(1、2)和中间部件(3)之间分别布置有叠片组冠圈(4)。叠片组冠圈(4)借助于被引导穿过布置在叠片组冠圈(4)中的贯通的固定通孔(16)的螺纹元件(6)与各个连接法兰(1、2)和中间部件(3)相互地连接。叠片组冠圈(4)的固定通孔(16)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与圆形有偏差的轮廓(18),其中,在固定通孔(16)中插入有具有对应一致的外轮廓(20)的形状配合元件(8),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对于叠片组冠圈(4)用作弯边的构件(10、10'、80)形状配合地抵靠在形状配合元件(8)的外轮廓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片式联接器。在待连接的机器之间进行偏移补偿的同时,扭矩传递在叠片式联接器中无间隙的、抗扭转地并且弯曲弹性地进行。偏移补偿可以在轴向上、角方向上和径向上进行。叠片式联接器、尤其是抗扭的全钢制叠片式联接器可以使用在所有的存在轴移位的同时需要扭矩传递的应用场合。此外,抗扭的全钢制叠片式联接器还适用于对泵、通风机、压缩机、发动机和涡轮驱动器以及造纸和打印机驱动器进行驱动。全钢制叠片式联接器可以在易爆炸的环境下和在低温下使用。
背景技术
在1986年6月5日的申请文件DE 3443485 A1(ATEC-Weiss KG)描述了一种叠片式联接器,其两个各具有一个连接法兰的联接器半体经由叠片组冠圈抗扭地并且在轴向上和夹角方向上可动地相互连接,该叠片组冠圈借助在周边上分布的夹紧螺栓与两个连接法兰相互地固定。
在法兰螺栓连接部具有圆形的凸缘或环的传统的叠片式联接器中存在以下问题,即,在叠片组冠圈弯曲时,正如其在叠片式联接器使用期间经常出现的那样,凸缘或环总是向叠片组冠圈的外端叠片的同一个点施加载荷,也就是在法兰螺栓连接部的两个相邻的旋紧点的最短的连接点上。因为这样长时间不间断的承受负载,使得叠片材料在暴露的点上产生疲劳,并且在那里容易发生磨损,例如生锈和断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好的叠片式联接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两个连接法兰并且布置在连接法兰之间的中间部件的叠片式联接器。在每个连接法兰和中间部件之间分别布置有叠片组冠圈。各叠片组冠圈借助于螺纹元件与各个连接法兰和中间部件相互地连接。在此,螺纹元件是被引导穿过布置在叠片组冠圈中的贯通的固定通孔的。叠片组冠圈中的固定通孔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与圆形有偏差的轮廓。在固定通孔中插入有具有对应一致的外轮廓的形状配合元件。至少一个对于叠片组冠圈用作弯边的构件形状配合地抵靠在形状配合元件的外轮廓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叠片式联接器中,具有非圆形的外轮廓的构件、也就是具有弯边的构件抵靠在叠片组的外端叠片上。根据本发明,在传统的叠片式联接器中存在的叠片组的通过具有圆形的外轮廓的构件产生的暴露的弯折点被延长为线形的弯边;从而在叠片组的弯折区域内使得应力显著下降。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叠片式联接器的套环或环不再是圆形的,而是多边形的,从而代替点式触碰存在有线形的弯边。通过线形的弯边使得挤压力在线段上分布,并且不再像迄今那样作用于单一的点上。于是,对于叠片式联接器所允许的扭矩提高,并且允许的轴偏移增大。
为了实现:线形的弯边自身并不转动,而是永远保持在同一个位置上,也就是叠片组的弯折起作用的位置上,必须确保用作弯边的构件抗扭转:因为叠片组冠圈的固定通孔具有与圆形有偏差的轮廓并且插入固定通孔中的形状配合元件具有与固定通孔的轮廓对应一致的外轮廓,该形状配合元件抗扭转地布置在叠片组冠圈中。对于叠片组冠圈的弯边的构件形状配合地抵靠在形状配合元件的外轮廓上,也就是说用作弯边的构件的内轮廓在其方面与形状配合元件的外轮廓对应一致。由此用作弯边的构件也相对叠片组冠圈抗扭转地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弗兰德有限公司,未经弗兰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81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