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钢门板压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88587.9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27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穗远恒科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4 | 分类号: | B29C70/54;B29C33/02;B29C33/30;B29L7/00 |
代理公司: | 佛山粤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3 | 代理人: | 易朝晖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张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板 固定板 模具 底板 玻璃钢门板 组装 固定耳板 紧固螺栓 固定孔 螺纹孔 液压缸 压机 拆卸 底板板体 连接方式 模具使用 一端设置 稳固性 支撑架 损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钢门板压机,包括固定板、导热板、模具、底板和液压缸,所述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导热板,且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液压缸,所述导热板的下方设置有模具,所述模具的正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板体上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架,通过第一固定耳板方便了导热板与固定板的组装和拆卸,通过第二固定耳板方便了模具与导热板的组装和拆卸,从而方便导热板和模具使用时的组装和损毁时的更换,导热板通过第一固定孔、第一螺纹孔和紧固螺栓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模具通过第二固定孔、第二螺纹孔和紧固螺栓与导热板固定连接,通过此种连接方式,确保了导热板与固定板及模具与导热板连接时的稳固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钢门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钢门板压机。
背景技术
玻璃钢即纤维强化塑料,根据采用的纤维不同分为玻璃纤维增强复合塑料、碳纤维增强复合塑料和硼纤维增强复合塑料等,以玻璃纤维或其制品作增强材料的增强塑料,称谓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或称谓玻璃钢,由于所使用的树脂品种不同,因此有聚酯玻璃钢、环氧玻璃钢、酚醛玻璃钢之称,质轻而硬,不导电,机械强度高,回收利用少,耐腐蚀,可以代替钢材制造机器零件和汽车、船舶外壳等。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在玻璃钢门板的生产过程中,现有技术压机中的模具与导热板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在模具或导热板任一损坏需要对其更换时,必须将一体的模具与导热板同时进行更换,因而增加了设备成本,不利于生产效益的提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玻璃钢门板压机,具有方便组装和更换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钢门板压机,包括固定板、导热板、模具、底板和液压缸,所述固定板的下方设置有导热板,且固定板的上方设置有液压缸,所述导热板的下方设置有模具,所述模具的正下方设置有底板;
所述底板板体上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液压缸固定架,所述液压缸安装在液压缸固定架上,且液压缸的下方设置有液压杆;
所述固定板板体的四角位置处对称分布设置有四个第一螺纹孔;
所述导热板上端面的板体上对称分布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耳板,且导热板板体的四角位置处对称分布设置有四个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固定耳板上对称分布设置有两个第一固定孔;
所述模具上端面的板体上对称分布设置有两个第二固定耳板,所述第二固定耳板上对称分布设置有两个第二固定孔。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固定耳板设置在模具上端面板体的边缘位置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耳板设置在导热板上端面板体的中部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耳板与第二固定耳板均设置为L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通过液压杆与液压缸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通过第一固定耳板与固定板卡合连接,且导热板通过第一固定孔、第一螺纹孔和紧固螺栓与固定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模具通过第二固定耳板与导热板卡合连接,且模具通过第二固定孔、第二螺纹孔和紧固螺栓与导热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导热板通过第一固定耳板与固定板卡合连接,模具通过第二固定耳板与导热板卡合连接,通过第一固定耳板方便了导热板与固定板的组装和拆卸,通过第二固定耳板方便了模具与导热板的组装和拆卸,从而方便导热板和模具使用时的组装和损毁时的更换。
2、本发明导热板通过第一固定孔、第一螺纹孔和紧固螺栓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模具通过第二固定孔、第二螺纹孔和紧固螺栓与导热板固定连接,通过此种连接方式,确保了导热板与固定板及模具与导热板连接时的稳固性,从而确保玻璃钢门板压机使用时的安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穗远恒科建材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穗远恒科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85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