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类包位置调整的时间隐通道装置及其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89035.X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98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梁晨;谭毓安;张小松;张全新;李元章;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7/14 | 分类号: | H04N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正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唐华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类 位置 调整 时间 通道 装置 及其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类包位置调整的时间隐通道装置及其构建方法,属于移动数据安全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一方面移动视频通话过程当中产生大量数据包,由于数据包内容不会受到网络时延抖动的影响,通过调整数据包发送顺序进行隐藏信息调制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由于在实际视频通话情况下因移动端性能,网络状况以及视频通话应用种类等因素存在较多差异,数据包的特征分布并不是一成不变;为了保证隐通道本身能够稳定传输隐藏信息,拟采用利用包内容对数据包进行特征计算,使得分类后的数据包具有不受实际通话条件影响的包内容分类方法;由于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受到网络影响发生丢包以及乱序,因此,采用带冗余的编码方案保证隐通道的鲁棒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类包位置调整的时间隐通道装置及其构建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移动视频通话环境下的分类包位置调整的时间隐通道装置及其构建方法,属于移动数据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隐通道,又叫隐蔽信道是指一类用非正常途径来传输信息的通信信道的行为。具体到计算机环境下来说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原有的正常共享资源(包括软、硬件资源)作为载体在不被第三方检测到的前提下进行的隐秘数据通讯。研究隐通道的构建对于防范由隐通道造成的信息泄露问题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根据隐通道载体的资源类型划分,隐通道通常可以被分类成存储隐通道与时间隐通道,存储隐通道通过修改通讯传输数据内容并使其含有隐秘数据,由于网络通信过程中常常产生大量传输数据,此种隐通道往往具有较高的通信效率,然而由于其直接对传输数据进行修改,往往隐蔽性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故而不适合在具有较高隐蔽要求的环境下进行工作;时间隐通道选取正常数据通讯过程中的时间信息作为载体并通过修改时间信息或者调节数据包发送顺序进行隐蔽通信,由于时间隐通道本身不对正常通信当中的数据内容做任何修改,其相对存储隐通道往往具有较高的隐蔽性,时间信息会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干扰(例如网络时延抖动,丢包以及乱序等等),故而不适用于较差的网络环境下的隐蔽通信。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相关设备的软硬件性能不断提升,移动视频通话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网络通信手段。移动视频通话具有高吞吐量的特性,这为构建高效率的时间隐通道提供了潜在可能性。然而正是由于移动视频通话本身的高吞吐量特性,其网络数据传输时产生的时间信息更容易受到传输噪声干扰,加之移动视频通话本身环境条件比较复杂,时间信息分布容易随移动端性能,网络状况以及视频通话应用种类等因素产生改变,这对隐通道本身的参数适应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致力于解决移动视频通话隐通道的鲁棒性问题以及参数适应性问题,构建更高效、可靠且泛用的时间隐通道,提出基于移动视频通话数据包序列的分类包位置调整的时间隐通道装置及其构建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时间隐通道在移动视频通话环境下无法保证其隐藏信息不被预期接收者之外的任何人知晓的技术缺陷,提出一种分类包位置调整的时间隐通道构建方法。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一方面:移动视频通话过程当中产生大量数据包,由于数据包内容不会受到网络时延抖动的影响,通过调整数据包发送顺序进行隐藏信息调制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由于在实际视频通话情况下因移动端性能,网络状况以及视频通话应用种类等因素存在较多差异,数据包的特征分布并不是一成不变;为了保证隐通道本身能够稳定传输隐藏信息,拟采用利用包内容对数据包进行特征计算,使得分类后的数据包具有不受实际通话条件影响的包内容分类方法;由于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受到网络影响发生丢包以及乱序,因此,采用带冗余的编码方案保证隐通道的鲁棒性;
一种分类包位置调整的时间隐通道装置及其构建方法,包括一种基于移动视频通话数据包序列的分类包位置调整的时间隐通道装置,简称本装置以及一种基于移动视频通话数据包序列的分类包位置调整的时间隐通道构建方法,简称本方法。
其中,一种基于移动视频通话数据包序列的包位置调整的时间隐通道装置包含隐通道数据嵌入模块及隐通道数据提取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90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