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无取向硅钢成材率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89219.6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7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罗石念;骆仁智;周德锋;刘万善;蔡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7/00 | 分类号: | B21B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钱文斌 |
地址: | 31580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取向硅钢 成材率 精轧机组轧制 补偿模型 辊缝模型 计算控制 精轧机架 精轧机组 宽度系数 零位补偿 热轧带钢 咬钢信号 剪切 除鳞箱 机架辊 精轧机 轧制力 中间坯 带钢 换辊 开轧 咬入 生产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无取向硅钢成材率的生产方法,中间坯在头部剪切后,进入除鳞箱,计算F1精轧机架的咬入时间及带钢温度,一级机L1将精轧机咬钢信号切换成轧制力模式。将精轧机组换辊开轧后各机架辊缝零位补偿gapZero值设定一组初值并应用于辊缝模型中。精轧机组轧制时,将宽度系数加入AGC补偿模型中参与计算控制。本发明能够防止无取向硅钢热轧带钢头部拉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取向硅钢生产质量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无取向硅钢成材率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硅钢制造工艺复杂,生产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制造周期较长,是典型的长流程产品,因而其制造成本尤其引人关注。
为提高硅钢产品成材率,现有技术中:
无锡华精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申请号CN201210002670.8的专利“一种提高取向硅钢带冷轧成材率的冷轧方法”提出,在所需冷轧成卷的取向硅钢带的头部接一段引向钢带,所述引向钢带的长度大于轧机开始正常冷轧时收卷机上所卷取的取向硅钢带长度与收卷机到轧辊中心间的间距之和;所述引向钢带厚度与宽度不小于所需冷轧的取向硅钢带的厚度与宽度;开动开卷机、轧机和收卷机进行冷轧。该发明通过使用引向钢带作为冷轧开始和结束段的引物,保证各道次冷轧过程的完整完全,以提高取向钢带头尾成材率。
首钢总公司的申请号CN201210237500.8的专利“一种兼顾带钢凸度与边降控制的工作辊及其辊形设计方法”提出,设计热轧工作辊的辊形曲线方程为R(x)= b6x6+b5x5+b4x4+b3x3+b2x2+b1x+b0,x∈[0,lw]。将该工作辊用于热连轧精轧机组下游机架工作辊轧制硅钢时,抛物线负凸度分段可以弥补轧辊热凸度,锥形曲线分段能够对带钢边降进行控制,使热轧硅钢具有良好的横断面轮廓形状,从而为后续冷轧提供良好的板形条件,减少硅钢成品的切边量,提高产品的成材率。
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申请号CN201310334277.3的专利“一种提高高硅无取向电工钢轧制成材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二十辊轧机开始轧制前,将带钢预热,带钢进行开卷机穿带时,将带钢在卷取机上预缠绕,然后依次二十辊轧机的各道次轧制,调节冷却带钢的乳化液流量,使二十辊轧机的各道次的入口处的乳化液流速在 2200L/min-2500L/min之内,二十辊轧机的各道次的出口处的乳化液流速在 1900L/min-2200L/min之内,带钢在所述二十辊轧机的各道次的出口处的温度在70℃-90℃之间。该发明通过调整带钢在二十辊轧机的各道次的出口处的温度在70℃-90℃之间,保证轧制的稳定进行。
北京科技大学的申请号CN201310199428.9的专利“一种短流程高成材率制备高硅电工钢带材的方法”提出,利用定向凝固柱状晶组织高硅电工钢的塑性加工性能较普通等轴多晶合金明显提高这一特性的基础上,在柱状晶高硅电工钢板坯两侧包覆一层塑性变形性能优异的纯铁,减轻或避免高硅电工钢中温和室温轧制过程中的边裂问题,最终实现高硅电工钢带材的短流程高成材率制备。
以上技术发明均未考虑到无取向硅钢易在精轧过程中发生相变,从而导致机架间拉钢造成宽度拉窄;更未考虑到通过提高热轧带钢宽度命中率,特别是抑制带钢头部拉窄,从而提高硅钢产品成材率的方法。
纵观硅钢制造的全工艺流程,可看出,其热轧至冷轧工序,尤其是热轧带钢宽度命中率对冷轧酸洗剪边量的大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它是影响硅钢产品成材率的至关重要的指标。
江浙及广东地区是国内无取向硅钢的主要消费市场之一,使用无取向硅钢的牌号包括 50W800、50W600、50W1000、50W1300等,其中用量最大的是50W8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钢铁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892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