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管网和道路双系统SWMM对城市涝积水深模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0768.5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63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彭越;赵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吴学颖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系统 积水 管网 基础数据 模型构建 属性添加 拓扑结构 溢流水量 二维 构建 水力 输出 | ||
1.一种基于管网和道路双系统SWMM对城市涝积水深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础数据的收集:
对研究区域内的地形数据(包括道路、高程点)、用地类型数据、管网节点数据、水力构筑物数据、降雨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步骤二,基础数据的拓扑结构处理:
利用ArcGIS处理各种CAD格式的基础数据,得到shp格式的矢量数据,对研究区域高程点进行空间插值得到研究区域的DEM数据,利用DEM数据进一步对研究区域进行汇水区的大致划分,得到较大汇水区,然后按照街道和管线的流向进一步对汇水区进行细化,得到建模的子汇水区;
步骤三,基础数据的属性添加:
①节点:节点主要包括集水井和排放口,每一个集水井要有唯一的名称、井底标高、井深属性,每一个排放口至少要有排放口的名称和底标高属性;
②管线:管线要有管线的名称、上下游的节点名称、上下游节点的偏移量、管长、管径、曼宁系数属性;
③子汇水区:每一个子汇水区均要有一个汇水节点(集水井)、名称、面积、特征宽度、不透水率、坡度属性;
步骤四,管网和道路双系统的构建:
在处理好SWMM常规水力建模所需的数据之后,复制一套管线数据,将管线的名称统一替换掉,得到的这套管线称之为道路系统;保持道路系统的上下游节点名称不变,上下游节点的偏移量改变,道路系统的管径改变,所有的圆管均改为明渠;利用ArcGIS将管线和道路系统的数据合并即得到了管网和道路双系统;
步骤五,模型构建及模拟:
利用inpPINS插件将处理好的节点、管网和道路双系统、子汇水区这些矢量数据转换成SWMM能直接识别的inp格式的文件,直接用SWMM打开该文件,添加雨量计,并输入相应的降雨数据,设置好SWMM常规水力模拟所需设置的参数,包括模拟时间;
步骤六,积水深度结果输出:
待模拟完成之后,通过模拟结果中的节点深度来获取各个节点的最大深度,用这个最大深度减去相应节点的井深,得到的即为该节点处的最大积水深度;模拟结果还输出各节点水深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即得到各节点处积水深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管网和道路双系统SWMM对城市涝积水深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矢量数据主要包括节点(集水井和排放口)、管线、高程点、下垫面(用地类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管网和道路双系统SWMM对城市涝积水深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偏移量等于原井深,而新井深等于原井深加上2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管网和道路双系统SWMM对城市涝积水深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所述明渠的宽为相应管道处道路的宽,若单一道路的宽度变化超过3米,定义为不规则的明渠,即每条明渠的宽度是变化的,明渠的高定义为2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076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