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域表层水体清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2504.3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1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梁鑫挺;蒋高枫;郑清榕;朱露霆;王佳美;倪云林;黄雪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贾森君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送带 清理装置 打捞 水体 水域表层 固定座 浮体 支架 机械技术领域 水面垃圾清理 自身长度方向 传送带表面 集料机构 间隔设置 限位机构 效率低等 可转动 铰接 垂直 | ||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域表层水体清理装置,其解决了现有水面垃圾清理装置的清理效率低等问题。本水体清理装置包括浮体,浮体上设置有支架,支架上设置有可转动的传送带,传送带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铰接有打捞斗且两者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当打捞斗位于传送带前端时,限位机构能够使打捞斗与传送带表面相垂直,传送带的后端下方设置有集料机构。本发明具有清理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域表层水体清理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河道等水域是城市基础发展及对外展示的窗口,对其水域整治是当前城市发展及环保要求的重中之重。根据相关查阅,当前针对表层水体垃圾清理的装置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不乏高新技术。然而这些高技术产品的昂贵成本费用,使得当前中国二线及以下城市对其的使用望而却步;而由于城市水域的地理因素限制,同样使得成熟的笨重机械化设备无法有效大范围开展作业,故在很大程度上仍旧采用传统的人工打捞方式,打捞效率较低。
我国专利CN 204452854 U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水面垃圾清理船的垃圾清理装置,包括垃圾仓,垃圾仓前端设垃圾收集机构,包括长臂、短臂、油缸、清理斗,清理斗位于垃圾仓的前方,清理斗的底部低于垃圾仓的底部,并通过长臂、短臂与垃圾仓铰接,长臂为两个,长臂对称设于垃圾仓两侧,长臂的后端铰接于垃圾仓的上部,长臂的前端铰接于清理斗中部,短臂位于长臂的上方,短臂的后端铰接于垃圾仓的上部,短臂的前端铰接于清理斗的上部,油缸为两个,油缸对称设于垃圾仓两侧分别对应两个长臂,油缸的后端铰接于垃圾仓的下部,油缸的前端铰接于所对应长臂的中部。
上述垃圾清理装置虽然能够对水面垃圾进行清理,但清理斗每次清理都需要一个抬起与伸缩的过程,使得每次清理工序之间的间隙太大,影响垃圾清理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水域表层水体清理装置,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本水体清理装置的水表垃圾清理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水域表层水体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清理装置包括浮体,所述浮体上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可转动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铰接有打捞斗且两者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当所述打捞斗位于传送带前端时,所述限位机构能够使打捞斗与传送带表面相垂直,所述传送带的后端下方设置有集料机构。
其工作原理如下:本水体清理装置在使用时,传动带转动,带动其表面上的打捞斗移动,由于打捞斗与固定座相铰接,当打捞斗位于下方的传送带表面时,打捞斗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与水面呈大概垂直的状态,进而将水体表面的垃圾收集于打捞斗内;当打捞斗移动至传送带前端,即打捞斗浮出水面这一阶段,在限位机构的作用下,打捞斗仍然与传送带的表面保持垂直,则使得在打捞斗上浮的过程中,内部的垃圾不会重新掉落水中,而是随着打捞斗移动至传送带的表面,垃圾随着传送带移动至后端处,则可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集料机构中,从而实现水表垃圾清理。由于传送带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打捞斗,因此,可有效地降低每段清理工序之间的时间间隙,提高垃圾清理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水域表层水体清理装置中,所述浮体有两个且间隔设置,所述支架包括沿水体清理装置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于浮体上的前立柱与后立柱,两个浮体上的前立柱之间通过至少一根前连杆相连接,两个浮体上的后立柱之间通过至少一根后连杆相连接,所述前连杆与后连杆上均套设有带轮,所述传送带包覆于各带轮上,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与其中一个带轮相连接的电机。电机转动,带动其中一个带轮转动,进而带动传送带转动。
在上述的一种水域表层水体清理装置中,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主动齿轮,与该电机相对应的带轮上同轴固定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25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蓝藻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质净化用水力清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