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互联式导盲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92862.4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850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苏森权;王健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H3/06 | 分类号: | A61H3/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陈章霖 |
地址: | 363105 福建省漳州市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互联式导盲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互联式导盲车,包括车体以及分别设于车体上的主控模块、电源模块、人机交互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和寻路避障传感器,所述车体的横截面呈V字形,包括主支架体和两个车体翼板,两个车体翼板分别对称设于主支架体的两侧,形成V字形的两边,每个车体翼板的竖直侧边上设有开口向外的坐姿扶手槽,两个车体翼板的相对侧面上均设有脚踏槽和座椅收纳槽,所述座椅收纳槽内设有可展开的座椅组件,每个车体翼板的顶面和坐姿扶手槽内均设有一扶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替代导盲犬,实现多功能引导盲人行走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盲车,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互联式导盲车。
背景技术
盲人(或者视力严重受损者,本专利中统一描述为盲人)的出行,由于视力问题成为难题,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传统上盲人的出行借助三种方式,第一是导盲棍,第二种是导盲犬,第三种是有监护人陪行。
导盲棍仅仅是一个棍子,而且棍子的操作还是要依赖盲人,且盲人只能根据棍子传递过来的信息进行判断和思考,因此效果有限。
有监护人陪行,则完全依赖于监护人,虽然准确度高,但同样也会牺牲另一个人的时间和空间。
导盲犬,是目前盲人出行的较为普遍的而且也是广受欢迎的一种方式,但是导盲犬存在如下几种问题:
(1)导盲犬是动物,需要办理很多的证件,例如疫苗证等等;
(2)有些地方限制犬类活动,例如地铁限制导盲犬进入,例如有些医院不能让导盲犬进入等等;
(3)犬类有自己的爱好,喜欢以自己的喜欢的路线走,即使受过专业训练的犬类,也对路有自己的偏爱;
(4)犬类每天都需要吃饭,而且还需要注重营养的搭配,需要盲人对其照顾;
(5)犬也需要每天大小便,需要进行清理,本身盲人自己的生活照顾起来都难,更加难以照顾好导盲犬;
(6)导盲犬与盲人需要建立良好的信任,这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也存在失败的可能;
(7)犬类无法智能化,无法实现与使用者或监护人进行沟通;
(8)犬类只能按照气味行走,不能有导航,脑内没有一个“大地图”,而且也不能自行寻找或规划最佳路线;
(9)犬类依赖自身的嗅觉导航,一旦遇到某种刺激性的气味,会丧失找路的能力;
(10)犬无法实现自我保护,万一受到了碰撞,无法保护盲人;
(11)犬类有懈怠病菌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智能互联式导盲车,可替代导盲犬,实现多功能引导盲人行走的功能。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能互联式导盲车,包括车体以及分别设于车体上的主控模块、电源模块、人机交互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和寻路避障传感器,所述车体的横截面呈V字形,包括主支架体和两个车体翼板,两个车体翼板分别对称设于主支架体的两侧,形成V字形的两边,每个车体翼板的竖直侧边上设有开口向外的坐姿扶手槽,两个车体翼板的相对侧面上均设有脚踏槽和座椅收纳槽,所述座椅收纳槽内设有可展开的座椅组件,每个车体翼板的顶面和坐姿扶手槽内均设有一扶手,车体翼板的顶面的扶手用于用户站姿下使用,坐姿扶手槽内的扶手、脚踏槽和展开后的座椅组件用于用户坐姿下使用,每个车体翼板的底面均设有后驱动轮,所述主支架体的底面设有前转向轮,所述主控模块分别连接电源模块、人机交互装置、无线通讯装置、寻路避障传感器、前转向轮和后驱动轮,主控模块通过无线通信装置与服务中心或移动终端无线连接,所述电源模块为其他模块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未经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28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练步车
- 下一篇:一种眼跟踪识别训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