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液晶模组ID管脚开短路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3146.8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09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关晓虎;刘艳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精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00 | 分类号: | G09G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鲁力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模组 种检测 短路 模组 引脚 检测 电压接收引脚 电压输出引脚 电压信号反馈 电压信号接收 控制信号接收 信号输出引脚 电平检测 电压信号 可扩展性 控制引脚 施加电压 驱动IC 外设 搭配 厂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液晶模组ID管脚开短路的装置,包括:MCU中央处理单元、至少一个施加电压单元、至少一个电压信号反馈单元;其中,电压信号控制引脚依次通过控制信号接收引脚以及电压输出引脚与待检测液晶模组ID管脚连接;待检测液晶模组ID管脚依次通过电压接收引脚以及信号输出引脚与电压信号接收引脚连接。本发明适用于所有液晶模组ID管脚电平检测,能进一步检测出ID管脚的损坏方式。可以避免液晶模组损坏,模组重新邦定正常的驱动IC就可以继续使用,减少模组厂商的损失。同时也可作为外设,搭配不具备该功能的设备一同使用,可扩展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模组的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测液晶模组ID管脚开短路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模组厂对产品检测愈发细致,要求设备在点亮液晶模组前,先检测ID管脚的电平。液晶模组一般具有2个ID管脚,厂商可用来分辨在相同驱动IC下的采用不同玻璃基板或提供给不同客户的显示屏,也用来判定驱动IC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ID管脚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ID电平为低,另一种是ID电平为高。通过读取ID脚的电平,来判断ID管脚是否正常。若ID电平不满足要求,需要判断其是短路还是开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通过图形发生器(PG)的IIC总线控制的方式,在开电前检测液晶模组开电前ID管脚电平。可精确的测量出ID管脚的电平,同时判断ID管脚是否正常。若处于异常状态,可判断出管脚是对地短路还是对电源短路的一种检测液晶模组ID管脚开短路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检测液晶模组ID管脚开短路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MCU中央处理单元、至少一个施加电压单元、至少一个电压信号反馈单元;其中,
MCU中央处理单元具有至少一个电压信号控制引脚以及一个电压信号接收引脚;施加电压单元具有至少一个控制信号接收引脚以及一个电压输出引脚;电压信号反馈单元具有至少一个电压接收引脚以及一个信号输出引脚;所述电压信号控制引脚依次通过控制信号接收引脚以及电压输出引脚与待检测液晶模组ID管脚连接;待检测液晶模组ID管脚依次通过电压接收引脚以及信号输出引脚与电压信号接收引脚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检测液晶模组ID管脚开短路的装置,所述施加电压单元为一个DAC转换模块,控制信号接收引脚为DAC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电压输出引脚为DAC转换模块的的输出端,DAC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MCU中央处理单元的电压信号控制引脚连接;DAC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待检测液晶模组ID管脚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检测液晶模组ID管脚开短路的装置,电压信号反馈单元为一个ADC转换模块,电压接收引脚为ADC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信号输出引脚为ADC转换模块的输处端,ADC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MCU中央处理单元的电压信号接收引脚连接,ADC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待检测液晶模组ID管脚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检测液晶模组ID管脚开短路的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电压放大单元,电压放大单元具有电压输入引脚和电压输出引脚,所述电压输入引脚与待检测液晶模组ID管脚连接,电压输出引脚与电压信号反馈单元的电压接收引脚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检测液晶模组ID管脚开短路的装置,还包括一个上位机,通过LAN连接协议与MCU中央处理单元连接,上位机用于设定ID管脚侦测的电压阈值,管脚的预期电平幅值以及ID管脚在模组上的串接电阻阻值R,并接收MCU中央处理单元输出的的ID的实际值,并判断是否检测合格。
在上述的一种检测液晶模组ID管脚开短路的装置,所述MCU中央处理单元为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单元,处理器单元包括设置有信号采集单元的第一可编程逻辑器件,设置有信号控制单元的第二可编程逻辑器件,上位机设有信号判断单元的第三可编程逻辑器件和参数值设定单元的第四可编程逻辑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精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精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31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