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颅内血管箝式取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94803.0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37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生;匡雄伟;孙勇;周龙江;王家祥;张新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振生;匡雄伟;孙勇;周龙江;王家祥;张新江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董旭东 |
地址: | 22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管 箝式取栓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的一种颅内血管箝式取栓装置,血管取栓支架卷曲时,其近端的侧面卷曲并形成第一大网孔;第一大网孔对面的单元网格上形成有第二大网孔,第二大网孔面积大于单元网格面积;血管取栓支架上还配合设置有若干组显影标识;输送系统包括输送导丝、保护鞘、微导管、导引导管、前置Y型阀和后置Y型阀;输送导丝与血管取栓支架的近端相连,血管取栓支架设置在保护鞘内,保护鞘通过后置Y型阀与微导管尾部连接,微导管前部直接通过前置Y型阀与导引导管连接;该发明能够解决现有血管取栓装置及取栓技术存在的血栓在捕获、取出过程中碎裂、逃逸的问题,使得血栓被稳定钳夹后滑动、滚动概率明显降低,提高手术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内一种颅内血管箝式取栓装置。
背景技术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因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循证医学证实,发病4.5 h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首选方法;然而在时间窗内到达医院并具备溶栓适应证的患者非常有限;此外,颅内大血管闭塞在静脉溶栓后实现血管再通率偏低,如大脑中动脉主干再通率不足30%,颈内动脉末端再通率仅为6%;这些因素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rt-PA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及其疗效;鉴于静脉溶栓存在上述不足,近20多年来,血管内介入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面发展迅速;该技术能使部分大血管闭塞所致的重症脑卒中患者获益;近年来,多项国外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证实,在颅内大血管闭塞性病变中,早期施行以支架型取栓装置为代表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因此,采用支架型取栓器开通闭塞血管已经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的主流;目前所有支架型取栓装置取栓的机制基本相同,即将支架置入到颅内血管血栓部位,血栓位于支架中央区,在支架弹性挤压下,部分血栓经支架网眼突入支架内,血栓与支架网丝缠绕并随支架一同拉出体外,达到取栓、血管再通的目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取栓支架网眼偏小,血栓与支架间的相互作用多是表面性的,真正经支架网眼突入支架内的血栓非常有限,即血栓主体多位于支架与血管壁之间,与支架呈伴行关系,回拉支架、取栓过程中血栓向支架远端滑动、滚动,并受到一定程度支架网丝的切割及血流冲击,血栓碎裂、逃逸不可避免,是取栓不全或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目前所用的取栓支架往往需反复多次取栓才能使约80%的患者获得有效再灌注,既增加了血管内膜损伤、反复颅内操作带来的风险,又延迟了血管再通时间,且仍有20%的患者取栓失败;因此,针对上述不足,需要改进捕获并取出血栓机制,研发一种新型取栓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颅内血管箝式取栓装置及其取栓方法,该发明能够解决现有血管取栓装置及取栓技术存在的血栓在捕获、取出过程中碎裂、逃逸的问题,使得血栓被稳定钳夹后滑动、滚动概率明显降低,提高手术成功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颅内血管箝式取栓装置,包括血管取栓支架及连接在血管取栓支架一端的输送系统,血管取栓支架靠近输送系统的一端为近端,血管取栓支架远离输送系统的一端为远端,血管取栓支架沿着近端到远端的方向整体卷曲呈近似圆柱形设置;血管取栓支架展开后呈平面网格状设置,血管取栓支架展开时,其近端的侧面到输送系统处逐渐收缩;血管取栓支架包括若干组连接起来的单元网格,若干组单元网格采用弹性金属材料制成;血管取栓支架卷曲时,其近端的侧面卷曲并形成第一大网孔;第一大网孔对面的单元网格上形成有第二大网孔,第二大网孔面积大于单元网格面积;血管取栓支架上还配合设置有若干组显影标识;输送系统包括输送导丝、保护鞘、微导管、导引导管、前置Y型阀和后置Y型阀;输送导丝与血管取栓支架的近端相连,血管取栓支架设置在保护鞘内,保护鞘通过后置Y型阀与微导管尾部连接,微导管前部直接通过前置Y型阀与导引导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振生;匡雄伟;孙勇;周龙江;王家祥;张新江,未经刘振生;匡雄伟;孙勇;周龙江;王家祥;张新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48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胫骨截骨平台后倾角辅助矫正装置
- 下一篇:一种血栓扑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