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热封的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97401.6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18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贾露;刘运锦;林新土;李志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4 | 分类号: | B32B27/34;B32B27/06;B32B37/15;C08L77/06;C08L77/02;C08J5/18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张玺 |
地址: | 361009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拉伸尼龙 热封 薄膜 树脂 尼龙 制备 原料组成 芯层 电子包装 共聚尼龙 厚度均匀 抗粘连剂 流延铸片 三层结构 生产工序 双向拉伸 热封层 爽滑剂 共挤 可用 熔融 无毒 医疗 环保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热封的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可热封的双向拉伸尼龙薄膜是由表层1、芯层和表层2组成的三层结构。其中,所述的表层1由以下原料组成:共聚尼龙70~100%,尼龙‑6树脂0~30%;所述的芯层由尼龙‑6树脂100%组成;所述的表层2由以下原料组成:抗粘连剂0~1%、爽滑剂0~1%、尼龙‑6树脂98~100%。所述的可热封双向拉伸尼龙薄膜是通过熔融共挤、流延铸片后,经同步双向拉伸后形成的。本发明制备的可热封双向拉伸尼龙薄膜的生产工序简单,热封层厚度均匀,得到的薄膜具有较高的热封强度,环保无毒,可用于食品、医疗、电子包装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包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热封的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双向拉伸尼龙薄膜由于其优异的力学强度、阻隔性、抗穿刺性、透明性、耐油和化学溶剂性以及无毒性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薄膜软包装领域。但由于尼龙的熔点较高,因此不易被热封,也很难热封到其他基体材料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尼龙更进一步的应用。
通常,市场上一般是将尼龙与聚丙烯、聚乙烯等聚烯烃类的可热封材料用溶剂型胶黏剂进行复合,从而应用于包装领域。但是,这种方法通常有相对较厚的可热封层(聚烯烃类等的热封材料比尼龙层厚度厚很多),从而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尼龙薄膜自身优点的发挥。
共聚尼龙是一种特殊的尼龙树脂,通过共聚单体的控制可以获得低熔点,低结晶度,同时又保留尼龙家族自身优点的产品。
通过共挤双拉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实现尼龙层与热封层的复合,并且可以自由控制热封层的厚度。该方法生产工序简单,热封层厚度均匀,得到的薄膜具有较高的热封强度,环保无毒,是一种生产可热封尼龙薄膜的理想方法。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热封的双向拉伸尼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可热封的双向拉伸尼龙薄膜生产工序简单、环保无毒、热封层厚度均匀,具有较高的热封强度,无需再与聚烯烃薄膜复合即可制作成包装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热封的双向拉伸尼龙薄膜是由表层1、芯层和表层2组成的三层结构。其中,所述的表层1由以下原料组成:共聚尼龙70~100%,尼龙-6树脂0~30%;所述的芯层由以下原料组成:尼龙-6树脂100%;所述的表层2由以下原料组成:抗粘连剂0~1%、爽滑剂0~1%、尼龙-6树脂98~100%。
所述的表层1中的共聚尼龙是由尼龙-6、尼龙-66、尼龙-11、尼龙-12、尼龙-1010、尼龙-1212等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共聚而成的,优选地,共聚尼龙的熔点在120℃~130℃。
其中,优选三元共聚尼龙,如尼龙6/66/1010共聚物、尼龙6/1010/1212共聚物、尼龙6/66/12共聚物等。
所述的表层1和表层2的厚度均为2~5μm,薄膜总厚度为15~30μm。
所述的抗粘连剂由碳酸钙、二氧化硅、滑石粉、粘土、硅藻土、高岭土、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所述的爽滑剂由聚乙烯蜡、芥酸酰胺、油酸酰胺、有机硅油、硅酮粉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一种可热封的双向拉伸尼龙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将共聚尼龙和尼龙-6树脂按比例混合,经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造粒,得到可热封母粒,备用;
(2)将(1)中得到的可热封母料投入流延机的第一台辅机,制作表层1;将尼龙-6树脂和其他物料按比例分别投入主机和第二台辅机,制作芯层和表层2;
(3)将(2)中各层材料通过熔融共挤、铸片,得到由表层1、芯层和表层2组成的厚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长塑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74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