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7677.4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6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安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80 | 分类号: | H04W4/80;H04W12/06;H04W76/11;H04W76/14;H04M1/725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江婷;李发兵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电子设备电量 终端 电子设备 用户体验 获知 闲置 影响电池性能 有效降低电池 设备电量 闲置状态 用户提示 不接触 概率 电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针对现有技术中用户在拥有多个电子设备时,部分设备因为长期被闲置,得不到充电,影响电池性能和用户体验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当一个电子设备电量较低的时候,其可以通过其他设备向用户提示自己当前处于电量较低的状态。因此即使电子设备处于长期闲置状态,也不必担心出现用户因为长期不接触该设备而无法了解该设备电量的问题,增加了用户获知闲置电子设备电量的途径,也就提升了用户获知该电子设备电量的概率。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终端可以有效降低电池因长期得不到充电而被损坏的概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都有用于为其工作提供电能的蓄电池,蓄电池保证用户可以在没有外部电源的环境下使用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处理能力、显示水平等固然是用户在对多个同类产品进行选择时关注的重要因素,但电子设备的电池容量、电池可靠性、使用寿命等也是非常关键的。通常电子设备被闲置时通常是处于关机或待机状态,不过即使如此,电池中的电能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耗殆尽。而且,电子设备中的蓄电池通常为锂电池,在不电池电量耗尽后,若长期不对其进行充电,可能会导致该电池损坏,变小电池容量,甚至是出现电池无法充电的情况。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一个用户通常会拥有多个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电子阅读设备,PAD(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电脑,以及智能腕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智能穿戴设备。在这些电子设备中,用户随时随地都携带在身边使用的并不多,通常只有手机,其他设备基本都处于闲置状态,可能只会在用户特别需要的时候才会被用户找出来。因此,这些设备在被用户长期闲置时,电量可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经耗尽,这不仅为用户再次使用该设备带来了诸多不便,也损坏了电子设备本身。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电子设备在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下,电池电量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耗尽,且因长期得不到充电,损害电池,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针对该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设备充电提醒方法,设备充电提醒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检测自己的剩余电量是否低于低电阈值;
若是,第一设备主动与曾短程互连过的各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建立短程连接;
第一设备从建立短程连接的设备中选择至少一个作为第二设备;
第一设备将生成的充电提醒信息发送给第二设备,以供第二设备根据充电提醒信息对用户进行提示。
可选的,第一设备主动与曾互连过的各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建立短程连接包括:
第一设备向各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发送携带认证信息的连接请求,认证信息用于第二设备对第一设备的身份进行认证;认证信息包括第一设备的唯一标识以及用户预先为第一设备设置的主动连接码。
可选的,第一设备主动与曾互连过的各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建立短程连接包括:
第一设备为曾互连过的各设备设置连接优先级;
第一设备按照连接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逐个与曾互连过的设备建立短程连接。
可选的,第一设备为曾互连过的各设备设置连接优先级包括:
第一设备基于自身与各设备的互连频率、互连总时长、最近互连时刻中的至少一个为各设备设置连接优先级。
可选的,第一设备从建立短程连接的设备中选择至少一个作为第二设备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76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