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量化汽车门框上条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7999.9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7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卢孝贵;叶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4 | 分类号: | B60J5/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张向飞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配 挤出成型 连接组 贴合 门框上条 汽车门框 外侧端部 轻量化 上条 汽车零部件 部件结合 向上延伸 向下延伸 一体连接 组装方便 原有的 重量轻 | ||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轻量化汽车门框上条结构,该门框上条结构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别单独挤出成型,第一部件包括一体连接的口袋部以及连接组配部,连接组配部由口袋部向上延伸而成,第二部件包括车外侧端部以及贴合组配部,贴合组配部由车外侧端部的中间向下延伸而成,连接组配部和贴合组配部组配使得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原有的门框上条结构的整体挤出成型改成为分体挤出成型,省去了之前现有的第一部件氧化,这样也就节省了氧化成本,重量轻,组装方便,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门框,尤其涉及一种轻量化汽车门框上条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门框的上条位置一般主要是通过滚压成型出许多的折叠部并具有复杂的横截面形状,由于是直接滚出,一般在在门框上条的上面的外观面上还需要安装遮丑用的遮盖件,这种结构的门框上条都是采用不锈钢材料滚压成型的方式,这种汽车门框上条不仅重量重,上条滚压工艺步骤复杂,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7082008A)所公开的一种汽车门框上条断面改进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这里可以看出整个门框上条滚出了第一嵌槽、第二嵌槽、车外侧端部以及口袋部,这样不仅浪费了整个门框材料,滚压成型后还需要进行焊接工艺,生产工序繁琐复杂,而随着轻量化技术的发展,要求整体的车更轻,质量更可靠,而采用轻合金材料来制造整个门框上条,但是现有的采用轻合金都是整体挤出成型,对于车外侧端部的外观面处理,考虑到成本的问题又不可能将整个门框上条整体放到氧化池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因此一般的做法还是在整个门框上条挤出后再在车外侧端部的外观面再安装遮盖件的形式,这种方式由于多出遮盖件相对制造成本较高,生产过程工序多,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结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整体强度好,重量轻,组装方便,降低生产成本的轻量化汽车门框上条结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轻量化汽车门框上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门框上条结构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别单独挤出成型,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两者相互组装后构成整个门框上条的主体,所述的第一部件包括一体连接的口袋部以及连接组配部,所述的连接组配部由口袋部向上延伸而成,所述的第二部件包括车外侧端部以及贴合组配部,所述的贴合组配部由车外侧端部的中间向下延伸而成,所述的连接组配部和贴合组配部组配使得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在上述的一种轻量化汽车门框上条结构中,所述的车外侧端部的上平面为外观面,外观面经阳极氧化处理,车外侧端部的下平面的左端向下凸出有突出头,在贴合组配部上弯曲有弯钩,在连接组配部和贴合组配部组配后所述的突出头和弯钩之间空间构成供玻璃密封条安装的第一配合槽。
在上述的一种轻量化汽车门框上条结构中,所述的车外侧端部的下平面的右端端部具体有弯折突头,所述的连接组配部与口袋部的连接处具有防脱弯弧槽,所述的弯折突头和防脱弯弧槽之间的空间构成供车侧密封条安装的第二配合槽。
在上述的一种轻量化汽车门框上条结构中,所述的连接组配部和贴合组配部之间具有锁定件,所述的连接组配部和贴合组配部通过锁定件结合成为一个整体。
作为优化,在上述的一种轻量化汽车门框上条结构中,所述的车外侧端部的下平面的中间位置向下凸出形成有下挡部,所述的下挡部与贴合组配部之间具有供连接组配部装配的插入空间槽,在所述的插入空间槽内安装有卡扣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原有的门框上条结构的整体挤出成型改成为分体挤出成型,这由于外观面是在第二部件上,这样只需要将第二部件整体放置在阳极氧化池里进行氧化即可,使得第二部件上的外观面达到要求,然后氧化后与第一部件进行组装即可,省去了之前现有的第一部件氧化,这样也就节省了氧化成本,重量轻,组装方便,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79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