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菌株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99046.6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78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童中华;徐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C12R1/00;C02F10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柳;赵青朵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菌株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菌株及其应用。该菌株用于处理水体中的污染物氯酸盐,经该微生物处理后,水体中的污染物氯酸盐完全转化为氯离子,具有较强的生物修复能力。该菌株在进行氯酸盐呼吸时耐受pH范围广,可耐受pH范围为4.5~8.0,在pH为4.5~8.0的条件下比生长速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生长迅速,在pH为5.0~8.0的条件下,该菌均能100%还原氯酸盐。该菌株进行氯酸盐呼吸时耐受NaClO3浓度高,最高可耐受NaClO3浓度为132mM;在120h内,可对初始浓度为9mM、19mM、24mM、48mM的氯酸盐分别实现100%、100%、88%、47%、48%的降解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菌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氯酸根阴离子(ClO3-),或简称为“氯酸盐”,是一类具有毒性的强氧化剂,可以稳定存在于水环境中,具有高度可溶性、迁移性等特点,并且不易被土壤、沉积物颗粒吸附或生物性聚集。氯酸盐已经被工业生产多年,在农业上,它被作为除草剂、脱叶剂、土壤杀菌剂而大量使用,并且在反季节龙眼生产中作为产期调控剂被应用;在工业中,它被用来制造高氯酸盐、亚氯酸盐,用作苯胺染色的氧化剂和媒染剂,用作二氧化氯生产中的漂白剂;它也是使用二氧化氯对水体消毒的副产物。
目前对于氯酸盐没有确定的排放标准,但是根据之前的研究发现,氯酸盐对一些生物体有明显的毒害效应。它对许多微生物和藻类有强毒性,且饮用水中较高剂量的氯酸盐可能是贫血症的诱因之一。
目前对于氯酸盐这种环境污染物的去除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物化法包括吸附、离子交换、膜技术和化学还原等。一般物化法耗资较大,且需要二次处理。微生物去除氯酸盐的能耗低、效率高,不需要二次处理,因此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生物修复的方法,其中需要进行研究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可以进行氯酸盐还原的微生物。目前主要用来还原氯酸盐的细菌包括氯酸盐还原菌和高氯酸盐还原菌,其中大部分均属于变形菌门中的α、β、γ、ε变形菌纲。氯酸盐还原菌的种类是影响氯酸盐还原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很必要加强对于氯酸盐还原菌筛选和培养的研究,得到不同的高效的优势菌株,以期能实现处理大规模该类氯酸盐污染水体的问题。目前,虽然已经筛选出许多可以还原氯酸盐的细菌,如:Dechlorospirillum、Magnetospirillum、Dechloromonas、Dechlorobacter、Propionivibrio、Azospira、Dechlorosoma、Pseudomonas、Dechloromarinus属的细菌。但是目前已报道的细菌进行氯酸盐呼吸时对pH的耐受范围不够宽泛,且大多数纯培养的细菌对较高浓度氯酸盐的耐受情况不明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菌株及其应用。本发明针对目前已有菌株进行氯酸盐呼吸时对pH的耐受范围不够宽泛,对较高浓度氯酸盐的耐受情况不明确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耐受更广泛pH、更高浓度氯酸盐,且可以还原氯酸盐的新菌株,提供一种利用该菌株消除环境污染物氯酸盐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菌株,具有如下所示的核苷酸序列中的任意一项:
Ⅰ、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Ⅱ、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修饰、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多个碱基获得的核苷酸序列;
III、与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具有至少80%同源性的序列;
IV、如Ⅰ、Ⅱ或III所示序列的互补序列。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菌株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8048。
本发明还提供了菌株在还原氯酸盐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90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