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维护性疏浚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99085.6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7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锋;刘杰章;刘茂林;王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烟台环保疏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88;E02F3/92;E02F3/90;E02F9/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企鸿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7 | 代理人: | 郭鸿雁 |
地址: | 26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施工区域 抓斗 施工 施工方式 施工工艺 维护性 疏浚 施工安全 施工成本 施工顺序 施工效率 施工准备 周边地区 挖泥 船舶 占用 码头 分配 保证 | ||
本发明一种维护性疏浚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施工准备,确定施工区域和确定挖泥深度;S2:主施工区域施工;S3:辅助施工区域施工;本发明采用耙吸船与抓斗船结合使用的施工方式,首先采用耙吸船对主施工区域进行施工,靠近码头的周边地区采用抓斗船进行施工,此种施工方式通过充分利用耙吸船与抓斗船各自的优点,对耙吸船与抓斗船的施工顺序进行合理分配,提高了整体的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确保了施工安全,缩短各船舶占用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疏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维护性疏浚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施工区域的施工面积大,泥层薄,部分区域浅点分散,而且靠近已建码头的区域施工难度大,同时在施工时为边通航边施工,有船舶进入码头时施工船舶需要注意避让,这样会影响正常施工,若过往船舶与施工船舶交叉在一起,则会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施工区域以及施工时的特点,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是单独使用抓斗船或耙吸船进行施工,若单独使用抓斗船施工,必将与进出码头的船舶相互干扰,船舶利率较低且安全风险较大,同时由于施工区域面积过大,采用抓斗船对施工区进行扫浅耗时太长;若单独使用耙吸船施工,则需要与已建码头之间保持一定安全距离,这样就影响靠近码头部分的区域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耙吸船施工为主,抓斗船施工为辅的施工模式,既保证了施工安全性,又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
本发明一种维护性疏浚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施工准备,其包括:
S101:确定施工区域,并将施工区域划分为主施工区域和辅助施工区域,其中,主施工区域采用耙吸船进行施工,辅助施工区域为靠近码头区域,采用抓斗船进行施工;
S102:确定挖泥深度,当海底待挖区域的深度h>2m时,将所述海底待挖区域划分为初始层和质量层,所述初始层位于质量层之上;
当海底待挖区域的深度h≤2m时,所述海底待挖区域只有质量层;
S2:主施工区域施工,其包括:
当所述海底待挖区域划分为初始层和质量层时,其包括:
S201:耙吸船航行至主施工区域,将带有吸泥管的耙头放至海底,通过泥泵、耙头以及吸泥管的相互配合作用对初始层进行施工,同时将泥浆吸入耙吸船泥仓中;
S202:初始层施工完成后,对质量层进行施工,同时将泥浆吸入耙吸船泥仓中;
S203:待耙吸船泥仓装满泥浆后,将耙头从海底收回,耙吸船航行至抛泥区进行卸泥;
S204:卸泥完毕后耙吸船再返回至耙吸船施工区域。
S205:重复步骤S201~S204,直至将耙吸船施工区域内的泥浆清理完毕;
当所述海底待挖区域只有质量层时,其包括:
S201:耙吸船航行至主施工区域,将带有吸泥管的耙头放至海底,通过泥泵、耙头以及吸泥管的相互配合作用对质量层进行施工,同时将泥浆吸入耙吸船泥仓中;
S202:待耙吸船泥仓装满泥浆后,将耙头从海底收回,耙吸船航行至抛泥区进行卸泥;
S203:卸泥完毕后耙吸船再返回至耙吸船施工区域。
S204:重复步骤S201~S203,直至将耙吸船施工区域内的泥浆清理完毕;
S3:辅助施工区域施工,其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烟台环保疏浚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烟台环保疏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990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挖掘机动臂
- 下一篇:一种破碎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