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铃薯脱毒生产种、原种及原原种二代的繁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1809.6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22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韦献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A01G24/20;A01G24/10;A01G24/30;A01G24/27;A01H4/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王志 |
地址: | 6111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原种 马铃薯脱毒 繁育 发酵基质 生产种 原种 脱毒组培苗 重量百分比 生产原种 休眠期 基质 鸡粉 菌渣 油枯 种源 尿素 石灰 发酵 淘汰 种植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脱毒原原种二代的繁育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从脱毒组培苗生产出来的原原种中挑选出重量为0.5‑3.0克的原原种作为原原种一代;(2)将过了休眠期的所述原原种一代种植于发酵基质中,以获得原原种二代;所述发酵基质由含有菌渣的基质按重量百分比加入石灰1‑2%、尿素1.5%、油枯5%和鸡粉10%于大棚内进行至少两个月发酵获得;(3)挑选出符合要求重量的原原种二代作为生产原种的种源。本发明的马铃薯脱毒原原种二代的繁育方法能利用淘汰资源、减少浪费并降低生产成本。另,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马铃薯脱毒原种的繁育方法及一种马铃薯脱毒生产种的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铃薯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铃薯脱毒生产种、原种及原原种二代的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作物,种植过程中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种性退化,是马铃薯产量下降的障碍性因子,严重影响产品品质,因此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体系的建立是从根本上解决了马铃薯退化问题的关键,而种苗脱毒方法是整个体系中及其关键的环节之一。如图1所示,传统的繁育技术体系是在实验室生产培育得到脱毒组培苗,将脱毒组培苗放进网式大棚以蛭石珍珠岩为基质进行培育得到原原种一代,再将原原种一代种植在海拔1500米以上气候冷凉隔离条件好的区域进行生产得到原种,最后将原种同样地种植在海拔1500米以上气候冷凉隔离条件好的区域进行生产得到可投入农业生产的生产种。
现有标准中,脱毒组培苗生产出的原原种大于3.0克以上的才能用于原种的生产培养,0.5-3.0克的原原种会被直接淘汰,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脱毒组培苗生产出的原原种小于3.0克的占据了很多,无形中造成了大量的浪费,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成本。
因此,亟需一种能利用淘汰资源、减少浪费并降低生产成本的马铃薯脱毒原原种二代的繁育方法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利用淘汰资源、减少浪费并降低生产成本的马铃薯脱毒原原种二代的繁育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铃薯脱毒原种的繁育方法,该繁育方法以脱毒组培苗生产出的被淘汰的原原种为基础进行繁育获得原种,有效的利用了淘汰资源,使得资源得以重复利用,减少浪费并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铃薯脱毒生产种的繁育方法,该繁育方法以脱毒组培苗生产出的被淘汰的原原种为基础进行繁育获得生产种,有效的利用了淘汰资源,使得资源得以重复利用,减少浪费并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马铃薯脱毒原原种二代的繁育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从脱毒组培苗生产出来的原原种中挑选出重量为0.5-3.0克的原原种作为原原种一代;(2)将过了休眠期的所述原原种一代种植于发酵基质中,以获得原原种二代;所述发酵基质由含有菌渣的基质按重量百分比加入石灰1-2%、尿素1.5%、油枯5%和鸡粉10%于大棚内进行至少两个月发酵获得;(3)挑选出符合要求重量的原原种二代作为生产原种的种源。
较佳地,所述马铃薯脱毒原原种二代的繁育方法的步骤(2)进一步包括:将过了休眠期且芽眼长度为1-2厘米的所述原原种一代种植于所述发酵基质中,以获得原原种二代。
较佳地,所述马铃薯脱毒原原种二代的繁育方法的步骤(2)中,所述原原种一代的栽种密度为5000粒/亩。
较佳地,所述原原种一代间隔均匀地种植于所述发酵基质中。
较佳地,所述马铃薯脱毒原原种二代的繁育方法的步骤(3)进一步包括:挑选重量大于10克的所述原原种二代作为生产所述原种的种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未经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18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