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射不随激发波长改变的红色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2083.8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5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杜甫佑;程珍芳;阮贵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15 | 分类号: | C01B32/15;C09K11/65;B82Y2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发波长 制备 发红色荧光 红色荧光 发射 不锈钢反应釜 分析纯磷酸 聚四氟乙烯 对苯二胺 水热反应 混合液 荧光 产率 搅匀 水中 透析 量子 过滤 溶解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射不随激发波长改变的红色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将0.05~0.2 g对苯二胺溶于20 mL过膜(0.22μm)二次水中,加0.05~2mL分析纯磷酸,搅匀使其溶解,将混合液转移至体积为25~50mL的聚四氟乙烯不锈钢反应釜中140~200℃进行水热反应4~10小时;反应结束以后,经过离心、过滤、透析、真空干燥得到发红色荧光的碳点。本发明制备的碳点的性质可以通过调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容器、pH来控制,得到一种具有发射不随激发波长改变的发红色荧光的碳点,相对量子产率为5.14%,具有稳定的荧光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发射不随激发波长改变的发红色荧光的碳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点(CDs)是一种粒径在10nm以下的新型碳纳米荧光材料,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化学惰性、高荧光稳定性、耐光漂白、发光范围可调等特性。此外,相比于传统半导体金属量子点(CdSe、CdTe等),CDs不仅具有类似于传统量子点的发光性能与纳米尺寸特性,还具备优异的低毒性和生物相容性。随着对CDs研究的深入,CDs的合成方法逐渐趋向简单化,易操作。基于CDs具有以上良好特性,CDs在生物荧光标记、化学和生物传感、生物载药、光电器件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然而,大多数报道的CDs的发射波长通常集中在蓝光区域,这大大限制了它们在过去的两年中,已经取得了发射绿色,黄色和橙色的突破,报告的量子产率(QY)也较高。然而,红色发射仍然只有低效率。缺乏的关键是了解红色发射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并且由于红色发射的样本报告非常少见而受到阻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发射不随激发波长改变的发红色荧光的碳点及其制备方法,将对苯二胺溶液加入少许磷酸,通过水热反应,可实现发射不随激发波长改变的发红色荧光的碳点的制备。
具体步骤为:
将0.05~0.2 g对苯二胺溶于20 mL过膜(0.22μm)二次水中,加0.05~2mL分析纯磷酸,搅匀使其溶解,将混合液转移至体积为25~50mL的聚四氟乙烯不锈钢反应釜中140~200℃进行水热反应4~10小时;反应结束以后,经过离心、过滤、透析、真空干燥得到发红色荧光的碳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选择一种原料既作为碳源又是修饰基团,采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环保无毒的发红光的量子点,其中经过胺基修饰的零维纳米结构碳点具有较强荧光性能,相对量子产率为5.14%。该方法制备的碳点材料在生物传感和生物成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制备方法安全性好、成本低廉、对环境友好、光学性能优良,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简单,制备的碳点具有发射不随激发波长改变性质的红色荧光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碳点的发射扫描光谱。
图2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碳点在紫外灯照射下的图片。
图3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碳点在自然光照射下的图片。
图4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碳点的吸收光谱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碳点的荧光发射光谱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得到的碳点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将0.05g对苯二胺溶于20 mL过膜(0.22μm)二次水中,加0.5mL分析纯磷酸,搅匀使其溶解,将混合液转移至体积为25mL的聚四氟乙烯不锈钢反应釜中180℃进行水热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以后,经过离心、过滤、透析、真空干燥得到发红色荧光的碳点,配成5 mg/mL的母液,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20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硫氮掺杂碳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碳纳米颗粒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