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景观水体的蓝藻清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2501.3 | 申请日: | 2018-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7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吴波;李思琦;夏伟刚;张宝元;张文尧;李宇琪;赖志洋;姚思琦;徐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蓝藻 船体 脱水机构 打捞 景观水体 清理装置 混合箱 收集箱 絮凝 浮筒 水体净化装置 初步过滤 船体尾部 打捞作业 动力机构 挤压机构 挤压脱水 搅拌机构 劳动成本 撒料装置 水面漂浮 遥控操作 自带电源 单向阀 挤压管 连接管 成团 供能 应用 存储 自动化 运输 | ||
本发明涉及水体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应用于景观水体的蓝藻清理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两侧设有浮筒,船体尾部设有动力机构,所述船体的前端设有打捞机构,打捞机构的前端处于水平面以下,打捞机构后侧的船体内依次设有絮凝机构、脱水机构和收集箱,所述絮凝机构包括混合箱,混合箱内设有搅拌机构和撒料装置,混合箱通过挤压管与脱水机构连接,脱水机构与收集箱之间的连接管上设有单向阀;本发明结构合理,可有效打捞水面漂浮的蓝藻将水初步过滤,而后将离散蓝藻絮凝成团便于挤压脱水处理;挤压机构可以将成团的蓝藻与水进行分离,便于存储运输;通过自带电源给各机构供能,打捞作业的自动化和遥控操作,降低人力劳动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应用于景观水体的蓝藻清 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小型景观水体数量越来越多。但由于 其具有水浅、面积小、分散等特点,水体抗干扰能力低。近年来由于我国城市 化进程加快、水域沿线大量施用化肥、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大量排入, 城市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水华现象频发。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90%的城市湖泊 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且随着城市人口膨胀和工业化发展,湖泊污染问题变得 越来越突出,不但影响其观赏价值,而且危及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有效治理 景观水体水华污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为了实现景观水体的水面蓝藻清理,需要达到以下目标:1.组成设 备不能过于昂贵,为了方便进行推广,产品的成本要进行控制,2.节省人力, 人工清理蓝藻需要手持打捞网对水面蓝藻进行打捞,当水面蓝藻离岸边较远时, 还需要驾驶专门的小船进行打捞,蓝藻一般有较刺激味道,对打捞者损伤较大, 3.由于装置在水面上,因此要有防水性,防止装置进水,同时要提高装置的载 重能力,提高打捞效率,4.装置要能够对打捞上来的藻水进行简单化的处理, 以方便后面的储存、运输和后期的加工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节 约人力、对水面藻类进行快速处理,便于后续存储运输的应用于景观水体的蓝 藻清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景观水体的蓝藻清理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的 两侧设有浮筒,船体尾部设有动力机构,所述船体的前端设有打捞机构,打捞 机构的前端处于水平面以下,打捞机构后侧的船体内依次设有絮凝机构、脱水 机构和收集箱,所述絮凝机构包括混合箱,混合箱内设有搅拌机构和撒料装置, 混合箱通过挤压管与脱水机构连接,脱水机构与收集箱之间的连接管上设有单 向阀。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打捞机构包括提升支架、提升电机和传动链轮,提升 支架倾斜设置并固定在船体的前端,提升支架的两侧各设有一组传动链轮,传 动链轮两端的链轮可转动地连接在提升之间的前后两端,提升电机通过同步轴 分别与两组传动链轮上端的链轮传动连接,两组传动链轮之间设有若干滤网支 架组成的传送链,若干滤网支架上均设有尼龙滤网并且在传动链轮组带动下环 绕提升支架进行往复运动。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叶轮和搅拌电机,搅拌叶轮可水平 转动地设置在混合箱的底板上,搅拌电机固定混合箱底板的下方,搅拌电机的 输出轴穿过混合箱底板进而与搅拌叶轮传动连接。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撒料装置包括给料外筒,给料外筒内设有可转动的给 料内筒,给料内筒内填注有絮凝剂,给料外筒固定在混合箱上端的开口上,给 料外筒的一端设有驱动给料内筒转动的给料电机,给料内筒和给料外筒上分别 开设有相互对应的给料通孔。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脱水装置设于混合箱的下方,挤压管为直角弯管,挤 压管的上端横向穿设于混合箱的侧板上,挤压管的上端口处于混合箱内腔高度 的中部,挤压管的下端竖直连接在脱水机构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25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场含煤废水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内外循环式的环保型污水处理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