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终端数据的电信承载网异常节点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03367.9 | 申请日: | 2018-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21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新;单文波;钟秋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龚燕妮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终端 数据 电信 承载 异常 节点 定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终端数据的电信承载网异常节点定位方法,包括:S1:获取终端设备的时序数据;S2:构建网络拓扑中每个节点的状态属性序列;S3:识别每个节点的状态属性序列中是否存在状态属性值大于或等于指标阈值,若存在,将状态属性值大于或等于指标阈值的节点作为对应时刻的基本警告节点;S4:筛出同一时刻的所有警示节点;S5:计算同一的每个警示节点的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和设备可靠性阈值;S6:分别判断同一的每个警示节点的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是否大于同一时刻的同一警示节点的设备可靠性阈值,若是,将对应警示节点的设备标记为真故障设备。本发明可以提高异常节点定位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终端数据的电信承载网异常节点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与传统故障定位方法不同,传统电信承载网设备节点的故障定位方法具有结果误差较大,准确度不高,容易产生错误告警的特点,难以利用定位结果进行实际故障运维派单,这就使得传统故障定位方法难以满足电信运营商对承载网节点设备的管理和运维需求,使得电信运营商对电信运营商对承载网节点设备的管理和运维的效率严重下降。这些方法在进行异常定位处理时主要依赖于单台设备指标异常变化,而较少考虑该指标异常变化是否为受到网络拓扑中周边异常设备影响而变化。因此很容易忽略一个设备的异常特征是否是该设备的真正异常特征,也需要通过分析设备间异常干扰来过滤大部分冗余记录。故需要提供一种基于终端数据的电信承载网异常节点定位方法来提高定位结果准确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终端数据的电信承载网异常节点定位方法,其以电信承载网网络拓扑、终端数据作为计算数据,通过分析相关性分析对警告数据进行过滤,最后对警示节点进行设备可靠性分析,识别到真实警告设备,有效地减少了误告率,从而提高了整体定位的准确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终端数据的电信承载网异常节点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电信承载网的网络拓扑以及所述网络拓扑中每个终端设备的时序数据;
其中,所述时序数据为终端设备在一个预设周期内各个时刻上异常代码的标记值;
S2:根据所述网络拓扑和终端设备的所述时序数据构建网络拓扑中每个节点的状态属性序列S;
其中,每个节点的状态属性序列S如下所示:
S=[(t1,V1),…(ti,Vi),……,(tn,Vn)]
式中,ti表示所述预设周期中的第i个时刻,Vi表示节点在ti时刻的状态属性值,节点的状态属性值Vi的计算公式如下:
Vi=Vi(D)=f(v)或
其中,Vi(D)表示子节点为单个终端设备表示时的状态属性值,f(v)为终端设备的异常代码的标记值,Vi(F)表示节点为父级节点时的状态属性值,V(Dj)表示父级节点下的子节点的状态属性值,N表示父级节点下的子节点数量;
S3:识别每个节点的状态属性序列S中是否存在状态属性值大于或等于指标阈值,若存在,将状态属性值大于或等于指标阈值的节点作为对应时刻的基本警告节点W,并获取同一时刻的所有基本警告节点W;
S4:基于获取的同一时刻的所有基本警告节点W采用节点的相关性系数分析法依次筛出各个时刻的警示节点;
S5:基于失效率函数计算所述各个时刻的每个警示节点的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以及基于累积失效概率函数计算同一时刻的同一警示节点的设备可靠性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33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