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VDF超滤杀菌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4299.8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9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祥;张瑛洁;王凯;程喜全;牛端;刘洪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71/34 | 分类号: | B01D71/34;B01D69/02;B01D67/00;C02F1/44;C02F1/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209 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杀菌膜 超滤 制备 浸渍 抗污染能力 杀菌能力 乙醇溶液 汞氙灯 亲水性 放入 浸泡 照射 次氯酸盐溶液 高分子膜 固化成膜 恒温水浴 使用寿命 有机溶剂 真空脱泡 废水处理 醇溶液 引发剂 致孔剂 纺丝 基膜 接枝 抗菌 水浴 再生 应用 | ||
一种PVDF超滤杀菌膜的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膜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杀菌能力、亲水性好、抗污染能力高的PVDF杀菌膜制备方法;是由下述步骤完成的:一、PVDF粉末、致孔剂溶于有机溶剂,恒温水浴搅拌,真空脱泡,并纺丝,水浴固化成膜,并浸渍于乙醇溶液中;二、将引发剂溶于乙醇溶液,放入PVDF基膜浸泡,汞氙灯照射,三、再浸渍于AA和ADMH的醇溶液中,汞氙灯照射。四、将接枝PVDF膜放入次氯酸盐溶液中浸泡,得到PVDF超滤杀菌膜。本发明制备的PVDF超滤杀菌膜亲水性好、抗污染能力强、机械强度高,具有较强抗菌、杀菌能力且可以再生,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废水处理,大大延长的了膜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VDF超滤杀菌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偏氟乙烯(PVDF) 机械性能优良,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耐磨性、耐候性和化学稳定性。在室温下PVDF不被酸、碱、强氧化剂和卤素所腐蚀,对脂肪烃、芳香烃、醇和醛等有机溶剂很稳定,在盐酸、硝酸、硫酸和稀、浓(40%)碱液中以及高达100℃温度下,其性能基本不变,并且耐γ射线、紫外线辐射,以其自身综合性能的优势在膜分离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但PVDF膜表面能低,膜表面与水无氢键作用,故具有强疏水性,极易发生有机污染和微生物污染,导致膜通量下降,分离效果差,缩短膜的使用寿命。
海因衍生物分子结构中含有酰胺或酰亚胺结构,经氯化后,能形成具有氯代酰胺结构的卤胺化合物。卤胺化合物是一类新型的杀菌剂,其中具有杂环结构的海因卤胺化合物具有稳定性强、毒性低、腐蚀性低、广谱抗菌、抗菌持久、可重复使用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海因卤胺化合物是一种高效优良的长效缓释杀菌剂。
目前,关于PVDF膜的改性已经有报道,中国专利101298026A公开了一种抗菌性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将含银的聚阳离子沉积到基膜表面,原位还原后制备的一种含银抗菌纳滤膜,杀菌效果较好,杀菌效果较好,抗菌率达99.5%以上,但这种制备方法成本较高,表面银粒子容易脱落。
本发明采用PVDF为基材制备PVDF膜,通过紫外光照射接枝AA、 ADMH并经过次氯酸盐浸渍,制备PVDF超滤杀菌膜。本发明制备的PVDF超滤杀菌膜兼具有亲水性好,抗污染性强,具有杀菌能力且多次漂洗及氯化后抗菌特性可以再生的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A/ADMH紫外光照射接枝并经过次氯酸盐氯化的改性的PVDF超滤杀菌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膜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及优良抗污染能力,具有杀菌能力并且经多次漂洗及氯化后杀菌特性可以再生。
本发明PVDF超滤杀菌膜的制备方法按下列步骤实现:
一种PVDF超滤杀菌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进行的:
步骤一、按质量分数将15%~20%的PVDF粉末、4%~8%的致孔剂和72%~81%DMAc共混,恒温水浴搅拌,烘箱中静止脱泡12~24h,采用凝固浴法制备PVDF膜;
步骤二、步骤一制得的PVDF膜浸入含有引发剂的醇溶液中,用波长为300~365nm的汞氙灯光照射,
步骤三、再浸入到含有混合丙烯酸(AA)和3-烯丙基-5,5-二甲基海因(ADMH)的醇溶液中,用波长为300~365nm的汞氙灯光照射;
步骤四、然后浸渍于次氯酸盐溶液中30~60min,再用除盐水冲洗膜表面的均聚物及未反应的单体,膜在甲醇中抽提直到抽提液中检测不出杂质为止,即得到PVDF超滤杀菌膜。
进一步地限定,步骤一中烘箱中在70℃条件进行静止脱泡。
进一步地限定,步骤一中的致孔剂为无水氯化锂、PVP、PEG-400或PEG-600。
进一步地限定,步骤一中恒温水浴的温度为60~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42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