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束断裂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5521.6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3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彬;周俊;杨晓春;王亚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精迅特种漆包线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44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束 正电极 负电极 检测 导电横杆 导电圈 电阻 断裂检测装置 断线信号 处理器 导通 裸线 断裂 电源 负电 电路形成 电源串联 断裂的 搭接 导电 穿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束断裂检测装置,待检测的线束为外表面导电的裸线,该装置包括正电极、负电极、用于检测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是否导通的断线信号处理器、电阻、电源,正电极或负电极为导电圈或导电横杆任一形状,当电极为导电圈时,待检测的线束穿过导电圈,当为导电横杆时,待检测的线束位于导电横杆的上方,正电极的一侧、负电极的一侧、电阻、电源串联连接。该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线束断裂,线束其中一端无拉力,断裂后的线束就会出现松垂,此时松垂的裸线搭接在正电极和负电极上,从而使得电源、电阻、正电极、负电极的电路形成通路,用于检测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是否导通的断线信号处理器的电信号会发生变化,实现线束断裂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漆包线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线束断裂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漆包线包括放线、清洗、烘干等工序,以保证线束表面达到涂漆所要求的洁净程度,经过洁净处理后的线束随后进入涂漆工序,为使线束表面的漆层达到设定的厚度,需要对线束重复多次涂漆,即每次涂漆都使得线束表面的漆层厚度有所增加,且每次涂漆后都需要把线束表面的漆层烘干后再进行下一次涂漆。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涂漆工序之前的清洗工序、烘干工序都有可能因意外或者故障导致线束断裂,由于设备对成品漆包线收线速度较快,甚至可能达到100米/秒的高速,若涂漆的前面某一工序中的线束突然断裂,线束将会在收线张力的作用下四散甩抽,极可能对相邻生产线上的线束造成损伤,容易造成大范围的停机,严重影响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对于线束断裂的检测检测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束断裂检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束断裂检测装置,待检测的线束为外表面导电的裸线,该装置包括正电极、负电极、用于检测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是否导通的断线信号处理器、电阻、电源,所述正电极或负电极为导电圈或导电横杆任一形状,当电极为导电圈时,待检测的线束穿过导电圈,当为导电横杆时,待检测的线束位于导电横杆的上方,所述正电极的一侧、负电极的一侧、电阻、电源串联连接。
优化的,装置包括两电极组,两电极组共用一个正电极或负电极,在线束运行方向上,另外两个电极设置在共用电极的两侧。
优化的,该装置包括一个导电圈和两个导电横杆,在线束运行方向上,两个导电横杆分别位于导电圈两侧且与导电圈电极相反。
优化的,在线束运行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导向线束的结构相同的第一导向模块和第二导向模块,所述第一导向模块和第二导向模块在垂直于线束运行方向上均阵列设置有多个导向轮,所述导电圈竖向阵列数量和方向与导向轮相同,每根线束穿过对应的导电圈。
优化的,第一导向模块和第二导向模块之间还设置有支撑模块,所述支撑模块包括与地面高度可调的支撑架。
优化的,所述第一导向模块包括与线束运行方向垂直的导向横杆、支撑导向横杆的导向支座、多根连接杆,每根连接杆一端设置在导向横杆上,另一端设置导向轮,所述导向横杆在导向支座上阻尼转动设置。
优化的,装置还包括支撑螺杆、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为绝缘体,所述支撑螺杆分别与线束运行方向和导电横杆的中轴线方向垂直,所述支撑块上设置两个相互垂直的孔,所述支撑螺杆和导电横杆穿过相应位置的孔,所述支撑螺杆上位于支撑块上下位置处均设置有与支撑螺杆匹配的螺母,所述导电横杆的水平高度可调。
优化的,每根导电横杆处的两端和中部均设置有用于支撑的支撑螺杆和支撑块。
优化的,装置还包括警示杆,所述警示杆包括位于两侧的第一警示杆和第二警示杆,所述第一警示杆和第二警示杆的轴线方向与线束运行方向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精迅特种漆包线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铜陵精迅特种漆包线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55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