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通事故地点路网自动匹配校验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05851.5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0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方艾芬;彭璇;裘晨璐;季君;周建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1C21/36;G01C21/3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5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通事故 地点 路网 自动 匹配 校验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交通事故地点路网自动匹配校验方法,其中,包括:获取交通事故属性信息;根据国家公路命名标准进行道路名称匹配,得到交管道路代码与国家公路编号和名称的映射关系表;获取与桩号匹配的事故经纬度坐标;校验事故经纬度坐标与行政区划的空间关系,得到校验通过的第一事故经纬度坐标点位;校验第一事故经纬度坐标点位与事故地点描述文本是否一致,得到校验通过的第二事故经纬度坐标点位;生成交通事故分析地理数据集。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交通事故地点路网自动匹配校验系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交通事故地点路网自动匹配校验方法实现了公路交通事故地点准确路网匹配校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路交通安全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通事故地点路网自动匹配校验方法及一种交通事故地点路网自动匹配校验系统。
背景技术
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是交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地通过全国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以下简称综合应用平台),基于交通管理统一道路代码(以下简称交管道路代码)基础信息实现了事故地点文本信息采集,综合应用平台资源库汇聚了大量全国交通事故数据。
目前,公路交通事故地点仍以交管道路代码+里程桩号采集方式为主,但缺少里程桩号(以下简称桩号)与地图路网数据的精确匹配方法以及验证事故桩号信息准确性的有效手段,导致大量公路交通事故信息无法实现在地图上的快速准确定位,无法支撑开展基于地图的事故时空分析以及可视化展示。
桩号作为一种通用的公路定位手段,是公路交通事故采集定位的主要依据。但在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由于受到分段施工、道路重叠等情况,会导致桩号不连续现象,因此传统基于道路起点和道路长度的桩号计算定位方式存在较大误差,且计算工作量大。
近两年来,地图采集技术快速发展,支持道路全景实采并自动精准识别道路图片中标识标牌、桩号标识等数据,能提供公路桩号与经纬度的精确对应关系,为交通事故地点路网自动匹配校验提供一种新思路。
因此,如何实现公路交通事故地点快速、准确路网匹配校验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交通事故地点路网自动匹配校验方法及一种交通事故地点路网自动匹配校验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交通事故地点路网自动匹配校验方法,其中,所述交通事故地点路网自动匹配校验方法包括:
获取交通事故属性信息,其中所述交通事故属性信息包括交管道路代码、桩号、行政区划和事故地点描述文本;
根据国家公路命名标准进行道路名称匹配,得到所述交管道路代码与国家公路编号和名称的映射关系表;
与GIS地图关联,根据所述桩号、与所述交管道路代码对应的国家公路编号以及所述GIS地图中的百米桩号与经纬度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桩号匹配的事故经纬度坐标;
根据所述事故经纬度坐标并结合空间分析计算,校验所述事故经纬度坐标与所述行政区划的空间关系,得到校验通过的第一事故经纬度坐标点位;
校验所述第一事故经纬度坐标点位与所述事故地点描述文本是否一致,得到校验通过的第二事故经纬度坐标点位;
记录所述第二事故经纬度坐标点位,并生成交通事故分析地理数据集。
优选地,所述与GIS地图关联,根据所述桩号、与所述交管道路代码对应的国家公路编号以及所述GIS地图中的百米桩号与经纬度的映射关系获取与所述桩号匹配的事故经纬度坐标包括:
调用所述GIS地图,获取GIS地图中的百米桩号与经纬度的映射关系;
根据所述桩号和与所述交管道路代码对应的国家公路编号查询与所述桩号匹配距离最近的百米桩的地理坐标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未经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58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