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流式雨水调蓄池分流管偏移量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07249.5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74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邓海龙;姜应和;陈楚江;许天会;陈雪娇;律启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城乡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3F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14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流 雨水 调蓄池分 流管 偏移 调节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流式雨水调蓄池分流管偏移量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它利用SWMM对含有分流式雨水调节池的排水系统进行模拟分析,确定分流雨水管的管径、不同重现期暴雨达到预期削峰效果所对应的雨水分流管偏移量。采用矩形雨水分流廊道将雨水排水管道系统与调蓄池相连,使分流管偏移由雨水分流井处下移至分流廊道末端;设计并安装偏移量可调孔板装置,偏移量可调孔洞孔径等同于分流管管径,以达到与分流管等同的分流效果;在分流廊道末端设置的偏移量可调孔板装置,利用装置底板固定于调蓄池池壁、导向槽上的螺栓挤压固定孔板于装置底板上,达到分流管调节偏移量、可调孔板装置防渗漏的功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雨水排水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分流式雨水调蓄池分流管偏移量的调节装置,同时还涉及一种分流式雨水调蓄池分流管偏移量的调节方法,在海绵城市建设以及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组合措施中,分流式雨水调蓄池是用于削减雨水径流峰值的不可或缺的设施,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分流式雨水调蓄池的设计、运行和管理。
背景技术
在海绵城市建设及低影响开发设计过程中,建设区在开发后承受一定重现期暴雨时所产生雨水径流峰值不超过开发前的峰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指标。一般需要采取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组合措施,使建设区满足此项要求。在这些措施中,雨水调蓄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设施,传统分流式雨水调蓄池使雨水分流管管底高于分流井下游雨水管管底h(偏移量),从而使应对特定重现期暴雨所需的调蓄容积最小。
在利用SWMM对含有分流式雨水调蓄池的LID组合措施进行雨水径流削峰效果模拟分析的结果表明,若雨水调蓄池设置标准初定,即雨水调蓄池容积初定,则应对重现期P=1a、2a、5a、10a和20a的暴雨,其最佳偏移量不同,为了应对暴雨强度不同的降雨,需要预先对其偏移量进行调节,方能达到低影响开发的最佳削峰效果。
对于传统的分流式雨水调蓄池,按照模拟计算确定应对特定重现期降雨时削减雨水径流峰值所需的分流管偏移量h,设计并敷设从雨水分流井偏移量为h的分流管,将部分雨水分流至调蓄池,从而削减检查井下游管道的雨水流量峰值。其主要问题是:由于检查井上、下游雨水管和分流管的位置均已固定,因此h不可调节,不能使分流管应对不同重现期降雨时均可取得最佳的雨水径流量削峰效果;由于分流管的偏移量不可调,所需的雨水调蓄池必须按照最不利设计,容积偏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分流式雨水调蓄池分流管偏移量调节方法,该方法易行,操作简便;采用雨水分流廊道将雨水分流井与雨水调蓄池相连,由分流廊道末端设置的偏移量调节装置实现偏移量调节。由于偏移量可调,在雨水调蓄池容积初定的条件下,应对不同重现期降雨,均可达到较好的雨水检查井下游管道流量峰值削减效果;若雨水调蓄池容积没有初定,针对不同重现期降雨,可通过调节偏移量,得到相应的调蓄池容积,使最终确定的可应对不同重现期暴雨的雨水调蓄池容积最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分流式雨水调蓄池分流管偏移量调节孔板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孔板上设置与原分流管管径相同的孔洞,将孔板插入导向槽内,孔板可根据要求人工上下移动,不使用机电设施,可减少移动孔板设施的维护费用;根据所需应对的特定暴雨,上下移动孔板,使孔洞底高于分流廊道底的距离等于预设的偏移量,利用螺栓及导向槽上的带内螺的螺孔,将孔板挤压固定在装置底板上,达到固定孔板和防止雨水侧漏的作用,采用机械人工手段进行操作,也不使用机电设施,便于操作且可减少固定孔板设施的维护费用。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城乡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城乡建设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72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器防溅射隔离层
- 下一篇:建筑防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