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结构分解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7300.2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6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10 | 分类号: | G06F17/10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刘志毅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排放 减排 结构分解 生产技术 碳排放量 影响因素 分析 能源利用效率 优化能源结构 环境科学 技术进步 技术效应 直接碳 年份 分解 排放 发现 | ||
本发明属于环境科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结构分解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包括(1)计算直接碳排放系数Ac;(2)计算碳减排技术效应引起的碳排放总量变化△Pc1;(3)计算生产技术效应引起的碳排放总量变化△Pc2;(4)计算最终使用效应引起的碳排放变化△Pc3。经过本发明的分析方法,将碳排放总量的变化分解为由三个因素引起的变化。分析辽宁省不同年份的碳排放量,发现碳减排技术是推动辽宁省碳排放降低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碳减排技术进步是减少辽宁省碳排放的最佳途径。生产技术对碳排放量的増加作用不明显,而最终需求是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因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科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结构分解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已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深度触及了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农业和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温室气体是指任何会吸收和释放红外线辖射并存在大气中的气体,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必须控制的6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甲烷、氢氟碳化合物、全氟碳化合物、六氟化硫。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的经济活动,化石燃料燃烧和毁林、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增加,辐射强度随之増加,温室效应増强,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重大的环境问题,也是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和世界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世界能源前景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结构分解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结构分解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步骤如下:
(1)直接碳排放系数Ac:Ac=F*Ae;其中,F为能源碳排放系数矩阵,Ae为直接能源消耗系数;
(2)碳减排技术效应引起的碳排放总量变化:△Pc1=1/2△Ac【(I-Ae1)-1*Y1+(I-Ae0)-1*Y0】;其中,Y为最终使用列向量;
(3)生产技术效应引起的碳排放总量变化:△Pc2=1/2【Ac0△(I-Ae)-1*Y1+Ac1△(I-Ae0)-1*Y0】;其中,Y为最终使用列向量,(I-Ae)-1为列昂惕夫逆矩阵;
(4)最终使用效应引起的碳排放变化:△Pc3=1/2【Ac0(I-Ae0)-1+Ac1(I-Ae1)-1】*△Y;其中,Y为最终使用列向量。
其中,步骤(1)中的能源碳排放系数F具体为:煤炭1.9003,石油3.0202,天然气2.1622。
本发明的特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73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