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祛痰降火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7716.4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5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石亦辉;蒋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新星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9/20;A61P11/10;A61P11/06;A61P11/04;A61K3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昭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9 | 代理人: | 吕玉健 |
地址: | 0430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制剂 祛痰 白茯苓 金礞石 熟大黄 炙甘草 干姜 黄岑 连翘 制备 重量份数 平喘 润喉 | ||
1.一种用于祛痰降火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剂包括如下成分:金礞石、白茯苓、黄岑、熟大黄、连翘、干姜、炙甘草;其中,按重量份数计算,各个成分的含量如下:
金礞石10-80;
白茯苓20-50;
黄岑100-400;
熟大黄100-400;
连翘50-100;
干姜10-30;
炙甘草20-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祛痰降火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剂各组分的含量如下:
金礞石50;
白茯苓30;
黄岑300;
熟大黄300;
连翘80;
干姜20;
炙甘草4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祛痰降火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剂还包括金银花、桔梗,其中,金银花和桔梗的重量份数分别为:30-80、10-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祛痰降火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金银花和桔梗的重量份数分别为60、15。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祛痰降火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各组分的准备:
1.金礞石煅制:加入与金礞石等量的火硝,武火加热,其中温度控制在300℃-600℃范围内,煅至烟尽,放凉备用;
2.白茯苓:取白茯苓,浸泡、洗净,置笼中蒸蒸3-5min,切成块状备用;
3.黄岑:选取黄岑根,去除杂质洗净,置沸水中煮10min,切成薄片,70℃-80℃真空状态下干燥备用;
4.热大黄:将大黄洗净切片,用黄酒拌匀,其中黄酒与大黄的比例为3:10,焖约1-2小时至酒被吸尽,装入容器内,隔水炖20-24小时至大黄内外呈黑色后,80℃干燥备用;
5.连翘:选取连翘,置笼中蒸30-40min,80℃干燥备用;
6.干姜:采新鲜生姜洗净后切成片,凉干备用;
7.炙甘草:采甘草根茎,洗净切片,用蜂蜜拌匀,炒至不粘手后,晾干备用;
2)将上述各组分加工制成水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中具体制成水丸的方式如下:
①.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合均匀;
②.手工起模,在干净干燥的竹匾1/4处,用刷子沾少许水涂布均匀使匾面湿润,撒少量粉于匾面上,用双手持匾,转动竹匾,使药物全部湿润,然后用刷子顺次轻轻刷下,转动竹匾,将被湿润的小颗粒轻轻移竹匾另一干处,撒上少许细粉,并摇动竹匾,使小颗粒全部均匀的沾上药粉并摇至另一处,又于原涂水处上少量水,再将沾粉颗粒移至涂水处滚动,将水全部沾上,再转至另一干处,撒上细粉,再转动竹匾,使湿颗粒全部滚上药粉,这样如此反复操作多次,直至形成大小直径为0.5-1mm的小颗粒,不沾匾时,匾模子即成,选均匀后再加大成型;
③.机械起模:将药粉撒布于包衣锅成丸模;
④.加大成型:模子制成后反复转动竹匾,并交替加水加粉,不断地转动药匾,整个基本动作既是揉团,撞翻,交替进行,以加强丸粒硬度与圆整度,直至丸粒逐渐加大成型,符合要求为止;
⑤.选丸:用适宜的药筛将丸粒筛选均匀一致的丸粒,过小的丸粒再泛大,过大的畸形的应分离出来作适当处理;
⑥.盖面:选择以清浆盖面使丸粒表面致密、光洁、色泽一致;
⑦.干燥:水丸水量较大,应在30-60℃及时干燥;
⑧.分装成每袋5-1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新星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新星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771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头痛的药物
- 下一篇:一种治疗腰痛的中药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