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5号染色体上与水稻耐盐QTL紧密连锁的SSR标记的挖掘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08056.1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6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徐杰;何水华;张贤;张硕;杨泽坤;王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95 | 分类号: | C12Q1/6895;C12N15/11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刘加 |
地址: | 20008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染色体 水稻 qtl 紧密 连锁 ssr 标记 挖掘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5号染色体上与水稻耐盐QTL紧密连锁的SSR标记的挖掘及应用。本发明采用优良的水稻耐盐品种海湘030为母本、盐敏感水稻品种连粳4号为父本,构建了F2群体为定位群体,通过采用稻池盐害鉴定方法,检测指标选择水稻分蘖盛期时植株鲜重,获得各个家系和亲本的耐盐指数,将耐盐指数和SSR标记数据进行连锁分析,获得了5号染色体上与水稻耐盐QTL紧密连锁的两个SSR标记,通过检测5号染色体上该2个引物标记的带型数据,可以预测该植株的耐盐性,加快了耐盐水稻的筛选效率,加快了水稻耐盐育种进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5号染色体上与水稻耐盐QTL紧密连锁的SSR标记的挖掘及应用,属于农业科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从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以及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弊端,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土壤退化以及水土流失等。尤其是在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直接引起现有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同时也加剧了土壤的结构破坏与土地盐碱化。土壤盐碱化己成为全球农业化生产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不仅导致可利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也使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严重的影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面积有9.54亿hm2,分布在世界各大洲干旱地区。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盐碱土分布也遍布各地,我国盐碱地面积为9913万hm2,仅次于澳大利亚、苏联,居世界第三位,我国盐碱地的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以及东北、西北、华北的内陆地区。这些地区的盐碱土地成分也各不相同,主要是滨海盐碱土、平原盐碱土以及草原盐碱土,并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全球盐碱地的面积正在逐年增加,分布范围也在扩大。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受到盐碱胁迫并已严重影响我国的水稻产量,成为土壤盐碱化区域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
盐碱地的形成改变了土壤的结构成分,便会对植物产生盐胁迫。盐胁迫是指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过多对植物生长发育所产生的危害。当土壤中盐含量过高时,便会给植物带来生理干旱、离子毒害、生理代谢紊乱等危害。水稻是一种对盐胁迫中度敏感的作物,盐胁迫成为盐碱稻区水稻正常生长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发现,盐胁迫会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细胞代谢活性显著下降,内质网损坏和质壁分离,细胞质中高电子密度的蛋白质积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导致产量损失甚至死亡。其中,粳稻耐盐性中等以上,而籼稻耐盐性较差,严重时播种后不能出苗。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资源,土壤盐渍化会对水稻生产的稳定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从而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
目前,农业上治理盐碱地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改良措施、水利改良措施、化学改良措施和生物改良措施四种。物理改良措施是指种植农作物前可通过平整土地、及时松土、微区改土等可提高土壤的渗水通气性,抑制水分的蒸发,也可掺入些客土或者砂石,改善土质,降低土壤的碱性。这些措施可有效促进盐碱地土壤结构的改良与优化;水利改良措施是指对处于淡水河附近或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采用泡田洗盐的方法,挖沟引流,淡水灌溉,使土壤表层的盐分随水流入土壤深层,进而可使种植层达到作物生长的先决条件,还可通过机械排水、暗管排水、竖井排水等方法有效排出盐碱地的盐分;化学改良措施是指为了降低土壤的酸碱度与含盐量,提高土壤中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可以向盐碱地中加入酸性盐类物质改变盐碱地的性质,对于碱化土壤可加入含钙物质置换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钠,石膏作为一种传统的化学改良剂,不仅可降低土壤的碱化度、pH值以及土壤的坚实度,还可提高土壤的渗透速率以及脱盐率,同时,为了更好地改善盐碱土土壤性质,可将石膏、粉煤灰与糠醛澄混合得到组合改良剂,能更好的提高土壤的渗透速度与总孔隙度,此外,改良盐碱土还可用工业副产品硫酸,也可取得明显的效果;生物改良措施主要包括提高盐碱地植物的耐盐能力,引进耐盐植物以及培育耐盐新品种和转抗盐基因作物三种方法,国内外多项研究表 明,通过生物措施进行改良、开发和利用盐碱地是目前最有效的途径。美国学者通过种植盐生植物来控制土壤中的盐分。澳大利亚科学家在澳洲沿海地区发现了名为滨藜的盐生灌木,该植物喜盐,具有降水,吸收土壤盐分的作用,运用生物方法降水排盐,并结合畜牧业,休耕免耕相结合等措施,使澳大利亚的盐碱地改良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另外,巴基斯坦也注意到种植耐盐植物,不仅成本低,而且收效快,可达到盐碱地改良与利用相结合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80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