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抽运光束的无自旋交换弛豫原子自旋磁场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08813.5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3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房建成;陆吉玺;马丹跃;赵俊鹏;丁铭;全伟;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3/032 | 分类号: | G01R33/032;G01R3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杨学明;顾炜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抽运 光束 自旋 交换 原子 磁场 测量 装置 | ||
1.一种基于双抽运光束的无自旋交换弛豫原子自旋磁场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抽运激光器(1)、第一1/2波片(2)、第一偏振分光棱镜(3)、第二1/2波片(4)、第二偏振分光棱镜(5)、第一凸透镜(6)、第二凸透镜(7)、第一1/4波片(8)、第一反射镜(9)、正向抽运光束(10)、第二反射镜(11)、光纤耦合器(12)、单模保偏光纤(13)、光纤准直器(14)、第三1/2波片(15)、第三偏振分光棱镜(16)、第三凸透镜(17)、第四凸透镜(18)、第二1/4波片(19)、第三反射镜(20)、反向抽运光束(21)、检测激光器(22)、检测光束(23)、第四反射镜(24)、第一格兰泰勒棱镜(25)、第三1/4波片(26)、光弹调制器(27)、第二格兰泰勒棱镜(28)、光电探测器(29)、锁相放大器(30)、计算机(31)、磁屏蔽桶(32)、三轴磁补偿线圈(33)、无磁电加热烤箱(34)、碱金属气室(35);在磁屏蔽桶(32)的内部,由外及内依次是:三轴磁补偿线圈(33)、无磁电加热烤箱(34)、碱金属气室(35),磁屏蔽桶(32)用于为碱金属气室(35)提供原子自旋无自旋交换状态所需的弱磁场环境,三轴磁补偿线圈(33)用于补偿屏蔽桶内原子感受到的剩余磁场,无磁电加热烤箱(34)用于给碱金属气室(35)加热;抽运激光器(1)发射出线偏振激光光束,该光束依次经过第一1/2波片(2)和第一偏振分光棱镜(3),之后分为相互垂直的两束光,其中与原传输方向垂直的一路光束经过第二反射镜(11)后进入光纤耦合器(12),与原传输方向相同的一路光束之后通过第二1/2波片(4)、第二偏振分光棱镜(5),之后通过第一凸透镜(6)和第二凸透镜(7)实现扩束,之后通过第一1/4波片(8)转换为圆偏振激光,之后通过第一发射镜(9),成为正向抽运光束(10),照射碱金属气室(35),用于极化碱金属气室(35)中的碱金属原子;进入光纤耦合器(12)的激光通过单模保偏光纤(13)进入光纤准直器(14),之后该激光转换为空间光,之后通过第三1/2波片(15)、第三偏振分光棱镜(16),之后通过第三凸透镜(17)和第四凸透镜(18)实现扩束,之后通过第二1/4波片(19)转换为圆偏振激光,之后通过第三反射镜(20),成为反向抽运光束(21),照射碱金属气室(35),用于极化碱金属气室(35)中的碱金属原子;检测激光器(22)发射出线偏振检测激光光束(23),该光束依次经过第四反射镜(24)、第一格兰泰勒棱镜(25)、碱金属气室(35)、第三1/4波片(26)、光弹调制器(27)、第二格兰泰勒棱镜(28),之后进入光电探测器(29)转换为电信号;锁相放大器(30)参考端连接光弹调制器(27),信号输入端连接光电探测器(29),从而解调出原子自旋进动信号;锁相放大器(30)与计算机(31)相连,计算机(31)用于显示并存储锁相放大器(30)提取的信号;
抽运激光器(1)发出的激光波长在碱金属原子的D1线的中心,检测激光器(22)所发出的激光波长在碱金属原子的D2线附近失谐;
正向抽运光束(10)的圆偏振旋向与反向抽运光束(21)的圆偏振旋向相反,即若正向抽运光束(10)为左旋圆偏振光,则需通过调节第二1/4波片(19)使反向抽运光束(21)为右旋圆偏振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抽运光束的无自旋交换弛豫原子自旋磁场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碱金属气室(35)中的碱金属原子为钾、铷、铯其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抽运光束的无自旋交换弛豫原子自旋磁场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碱金属气室(35)中的原子需工作于无自旋交换弛豫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881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