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学陀螺与加速度计高度融合的惯性传感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09202.2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5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佘玄;杨哲;王晨歌;陈侃;刘承;舒晓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21/18 | 分类号: | G01C21/18;G01C19/5663;G01C19/5656;G01C19/6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松海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陀螺 加速度计 高度 融合 惯性 传感 单元 | ||
1.一种光学陀螺与加速度计高度融合的惯性传感单元,其特征在于,
加速度计光路系统与光学陀螺光路系统实现融合,复用光源且集成在同一衬底上;
加速度计光路系统包括所述的光源(5)、Y分支波导(14)、第二信号探测器(17)、马赫曾德干涉结构(28)和微悬梁结构(29);
光学陀螺光路系统包括所述的光源(5)、所述的Y分支波导(14)、第一信号探测器(16)、定向耦合结构(30)、Y波导调制器(15)及连接的光纤环;
具体包括:硅基底(1)及位于其上的光源(5)、第一信号探测器(16)、第二信号探测器(17)、功率探测器(18)、以及混合波导芯片(4);
硅基底(1)上刻蚀形成光源探测器台阶(2),光源(5)、第一信号探测器(16)、第二信号探测器(17)、功率探测器(18)均位于光源探测器台阶(2)上;
混合波导芯片(4)位于硅基底上的铌酸锂层(3),在铌酸锂层(3)设有Y分支波导(14)、Y波导调制器(15)、定向耦合结构(30)、马赫曾德干涉结构(28)和微悬梁结构(29);
Y分支波导(14)的基波导端口作为光输入端口(19),光源(5)正对光输入端口(19),Y分支波导(14)的两个分支端分别连接定向耦合结构(30)和马赫曾德干涉结构(28);
定向耦合结构(30)由耦合区波导Ⅰ(23)和耦合区波导Ⅱ(24)耦合而成,耦合区波导Ⅰ(23)的一个端口a作为第一信号探测端口(20),第一信号探测器(16)的光敏面正对第一信号探测端口(20),耦合区波导Ⅰ(23)的另一个端口c作为功率探测端口(21),功率探测器(18)的光敏面正对功率探测端口(21),耦合区波导Ⅱ(24)的一个端口b连接Y分支波导(14)的一个分支,耦合区波导Ⅱ(24)的另一个端口d连接Y波导调制器(15)的基波导;
Y波导调制器(15)的两个分支端分别为第一尾纤耦合端口(25)和第二尾纤耦合端口(26),每个分支的两侧均设有金属调制电极(10);
马赫曾德干涉结构(28)包括输入端Y分支波导(6)、输出端Y分支波导(7)、参考臂波导(8)、信号臂波导(9),和金属调制电极(10),输入端Y分支波导(6)的基波导连接Y分支波导(14)的另一个分支,输入端Y分支波导(6)的两分支端分别连接参考臂波导(8)和信号臂波导(9),参考臂波导(8)和信号臂波导(9)连接输出端Y分支波导(7)的两分支端,输出端Y分支波导(7)的基波导端口作为第二信号探测端口(22),第二信号探测器(17)的光敏面正对第二信号探测端口(22);
输入端Y分支波导(6)的参考臂与信号臂等长,输出端Y分支波导(7)的参考臂与信号臂等长,所述的参考臂波导(8)和信号臂波导(9)等长;
参考臂波导(8)和信号臂波导(9)相互平行,波导两端的两侧均设置有金属调制电极(10);
信号臂波导(9)中部的两侧刻蚀有凹形通孔(13),形成微悬梁结构(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陀螺与加速度计高度融合的惯性传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悬梁结构(29)包括微悬梁(11)和质量块(12),由信号臂波导(9)中部的两侧刻蚀凹形通孔(13)形成,微悬梁(11)和信号臂波导(9)平行,质量块(12)位于微悬梁(11)的正中部,并凸出垂直于信号臂波导(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陀螺与加速度计高度融合的惯性传感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5)为宽谱光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920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