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虾共作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09223.4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89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陈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金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1/59;A01G22/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龙虾 养殖 成虾 幼虾 种稻 稻田 水稻病虫害 病害防治 费用降低 水稻栽培 水稻种植 亲虾 晒田 成活率 收割 捕捞 排水 水稻 投放 防治 培育 种植 改造 管理 | ||
一种稻虾共作养殖方法,其包括水稻的种植与小龙虾的养殖两部分,其中,小龙虾的养殖部分包括步骤:(1)稻田改造;(2)幼虾培育;(3)成虾养殖;(4)投放亲虾;(5)成虾捕捞、幼虾补投和亲虾留存;水稻种植部分包括以下步骤:(1)水稻栽培;(2)稻田管理;(3)晒田;(4)水稻病虫害防治;(5)排水、收割。能够将一般稻虾共作方式中,小龙虾的发病频次由7~10天降低至45天左右,将病害防治费用降低150元/亩左右,成活率可由30~40%提高至8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虾共作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稻虾共作属于一种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目前,已有较多专利文献公开了不同的稻虾共作养殖方法。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稻虾共作养殖存在较大的养殖风险,其表现在,目前的一般稻虾共作养殖中,小龙虾的成活率仅30%~40%左右,这是由于其在一个周期(6~9个月)内,发病频率极高,达到每7~10天即发病一次,而且其病害防治费用高达500~700元/亩左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一种稻虾共作养殖方法,使其能够大大降低小龙虾的发病频率、提高其成活率。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稻虾共作养殖方法,包括水稻的种植与小龙虾的养殖两部分,其中:
小龙虾的养殖部分包括步骤:
(1)稻田改造:挖沟、筑埂、设置防逃设施及进排水设施;其中,在挖沟时,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7m~8m处,开挖环形沟,堤脚距沟2m开挖,沟宽3m~4m,沟深1m~1.5m;在筑埂时,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田埂应高于田面0.6m~0.8m,顶部宽2m~3m;
(2)幼虾培育:用围网围造出幼虾培育区,并在培育区内移植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且用竹框固定,并使稻田水深为0.3m~0.5m,并在幼虾投放前进行肥水;将经挑选后的幼虾运输至田间,以每亩0.5万尾~1.0万尾的密度将其投放至培育区,投放时避免阳光直射;自幼虾投放第一天开始每天至少天次投喂动物性饲料,并通过换水使水体透明度保持30cm~40cm;幼虾生长15~20天左右后即撤掉围网,让幼虾自行爬入稻田,随后转入成虾养殖阶段;在幼虾投放前7天左右在培育区进行肥水;
(3)成虾养殖
在12月前,每月投一次水草,用量为150kg/亩并施一次腐熟的农家肥,用量为100kg/亩~150kg/亩;每周在田埂边的平台浅水处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一般以虾总重量的2%~5%,当水温低于12℃时,可不投喂;
翌年3月份,当水温上升到16℃以上,每个月投二次水草,每次用量为100kg/亩~150kg/亩;每周投喂一次动物性饲料,用量为0.5kg/亩~1.0kg/亩;每日傍晚还投喂一次人工饲料,投喂量为稻田存虾重量的1%~4%,以加快小龙虾的生长;
经常巡查,并调控水深:11月至12月保持田面水深30cm~50cm,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加深水位至40cm~60cm;第二年的3月份水温回升时用调节水深的办法来控制水温,促使水温更适合小龙虾的生长;
(4)投放亲虾
中稻收割前15天,往稻田的环形沟和田间沟中投放亲虾,每亩投放20kg~30kg;并少量投喂动物性饲料,每日投喂量为亲虾总重的1%;
中稻收割后,将秸秆还田并随即加水,淹没田面;秸秆还田时使用秸秆腐熟剂;
(5)成虾捕捞、幼虾补投和亲虾留存
成虾捕捞:通过地笼进行成虾捕捞,第一茬捕捞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到6月上旬结束;第二茬捕捞时间从8月上旬开始,到9月底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金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金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092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珍稀水产养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雾功能的水族茶几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