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矿业用水流喷射除尘给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11686.4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18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赵维生;梁维;许猛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F5/04 | 分类号: | E21F5/04;E21F3/00;E21F1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50003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业 水流 喷射 除尘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业用水流喷射除尘给氧装置,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一侧焊接有水箱,所述机身的底端中部设置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有履带,所述机身的另一侧依次设置有水泵和加热箱。该种发明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通过设置有调节座,便于对雾化器进行角度调节,从而能适应复杂的矿内井下作业面,通过设置有警示装置,起到警示作用,防其他井下车辆与其相撞,通过设置有水氧混合喷盘,能够将干燥的氧气湿润化,在为井下供氧的同时又能吸附粉尘,通过设置有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便于调节喷头的位置,从而能够直接对作业面进行除尘,防止了粉尘的飞扬,在源头上进行除尘,使效率最大化,该发明结构紧凑,操作简单,适合广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业除尘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矿业用水流喷射除尘给氧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煤矿等开采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作业面上,存在许多粉尘,这些粉尘漂浮在空气中,作业工人吸入后容易引发尘肺病,在煤矿等矿内,大都利用注水法、采掘防尘、通风除尘、喷雾降尘、使用水泡泥、巷道洒水灭尘等措施来降低和除去空气中的粉尘,而通风除尘,这是一个最天然的除尘方法,但它的除尘,受到工作面对通风除尘有很大限制,既要保证除尘的效果又要保证不能掀起二次扬尘还要保证合理的通风量等等原因的制约,使得通风除尘效果并不是很好,煤矿一般通过防尘降尘洒水系统来实现防尘降尘,主要用到的有洒水喷枪、防尘电磁阀、自动泄水阀、手自一体自动控制系统等。
目前,这些除尘装置移动性较差,随着矿内作业面的推进,这些除尘设备难以跟上,从而降低了除尘效果,增大了来回搬弄设备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业用水流喷射除尘给氧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矿业用水流喷射除尘给氧装置,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一侧焊接有水箱,所述机身的底端中部设置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外表面传动连接有履带,所述机身的另一侧依次设置有水泵和加热箱,所述机身的顶端一侧焊接有反应室,所述反应室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工作状态灯,所述机身的顶端另一侧设置有调节座,所述机身的内部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有氧气罐,所述氧气罐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氧混合喷盘,所述水氧混合喷盘的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气嘴,所述反应室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雾化管,所述雾化管的另一端与雾化器固定连接,所述机身的一端中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支臂,所述第一支臂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支臂,所述第二支臂的另一端焊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喷头的表面设置侧喷头,所述喷头的另一端设置有前置喷头,所述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内部贯穿设置有内置水管,所述水箱的底端一侧设置有贯穿水泵和加热箱的水管并与内置水管固定连接,所述内置水管的另一端与喷头固定连接,所述机身的一端通过液压缸与第二支臂的底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为LED灯,所述照明灯共设置有两组,所述照明灯的前表面四周还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水氧混合喷盘设置在反应室的内部底端,所述水氧混合喷盘为圆盘形空心结构,所述水氧混合喷盘为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管的顶端与反应室的内壁顶端的间隙为10cm,所述雾化管的顶端设置有过滤网罩。
进一步地,所述内置水管为不锈钢波纹管,所述内置水管在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连接处为柔性可弯曲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机身的底端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警示装置,所述警示装置的表面涂有反光涂层,所述警示装置的外表面设置有警示贴和警示灯,所述警示装置的内部设置有蓄电池和控制电路,所述警示装置与地面垂直设置,所述警示装置与履带的间距大于20cm。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座的上方转动连接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的调节角度为270°,所述雾化器的顶端为半球形结构,所述雾化器的顶端表面均匀开有圆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理工学院,未经贵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16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