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固体物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11969.9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6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赵万友;赵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万友 |
主分类号: | A23L5/20 | 分类号: | A23L5/20;A61K36/69;A61K36/725;A61K36/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贾凯 |
地址: | 133000 吉林省延边***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曲霉毒素 固体物料 制备 产业化规模 三氧化二磷 三氧化二铝 三氧化二铁 二氧化硅 二氧化钛 制作工艺 氧化钙 氧化钾 氧化镁 氧化锰 氧化钠 无毒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固体物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组合物,包括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铁、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锰、氧化钠、氧化钾、三氧化二磷;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降低固体物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按照本发明制备的降低固体物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组合物能有效降低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而且该组合物无毒、无害、无污染,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制作工艺简单易于产业化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和中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固体物料中黄曲霉毒素B1 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parasiticus) 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它们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和药材中,特别是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
在天然食物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危害性也最强,国家质检总局规定黄曲霉毒素B1是大部分食品的必检项目之一,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要比呕吐毒素的毒性强 30倍,比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强20倍,黄曲霉毒素B1的急性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慢性毒性可诱发癌变,致癌能力为二甲基亚硝酸胺的75倍,比二甲基偶氨苯高900多倍。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明确规定5μg/1000g的存在量为安全范围。
现有技术中去除黄曲霉毒素B1的方法有:氨化法:该方法用于含水饲料的毒素去除,但是处理后食品中含有大了的氨,美国的FDA规定此法不能用于食品加工。氢氧化钠法(曾用于植物油去除毒素),用强碱把毒素变成盐,再用水洗;由于设备投资大、油耗大,成本高的缺点,现已被淘汰。混合溶剂萃取法:用一些有机溶剂从样品中萃取黄曲霉毒素B1,该方法用于如花生粉,棉花籽等固态食品的毒素去除,效率可达93~ 98%,但是在萃取、溶剂回收和处理时花费昂贵,推广应用价值不高。高温法:由于黄曲霉毒素B1耐热,须超过280℃高温才会裂解,但是过高温度同时会破坏食品中的其他营养成分,故不做解毒的主要手段。其他如:次氯酸钠、臭氧、过氧化氢、甲醛、氯气等化学法,他们运用强烈的化学试剂破坏毒素,同时也破坏了食品中的许多营养成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温和、安全,能够较好保持物料原有品质的降低固体物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组合物。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降低固体物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组合物,包括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铁、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锰、氧化钠、氧化钾、三氧化二磷。
进一步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
进一步的,还包括微量元素铜、锌等,所述微量元素铜和锌来自硫酸铜、硫酸锌。
一种降低固体物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称取以上各组份,混合搅拌均匀,在80℃的恒温下烘干至水份降至5~6%,再粉碎研磨至200~300目,干燥密封保存。
一种降低固体物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将含黄曲霉毒素B1的固体物料与所述组合物混合,所述含黄曲霉毒素B1的固体物料与组合物的质量比为1: 0.01~0.06,搅拌均匀后装入密封袋中反应6~12天,待反应结束后筛去所述组合物即可。
进一步的,在所述待处理的固体物料与降低固体物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组合物混合之前,先将所述待处理的固体物料烘干,使水份降至5~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万友,未经赵万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19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