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磨助燃双效型柴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314938.9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7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邹玉梁;吕红军;李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赛坤(浙江自贸区)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1/222 | 分类号: | C10L1/222;C10L10/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晓东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舟山市(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助燃 双效型 柴油 添加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磨助燃双效型柴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三乙醇胺三乙酯,所述三乙醇胺三乙酯的十六烷值在51以上。本发明添加剂对柴油的十六烷值和润滑性都有明显的提升。本发明柴油添加剂,符合柴油未来向高十六烷值、低芳烃含量、低密度以及低硫含量发展需求,应用前景广阔。本发明柴油添加剂与柴油有很好的互溶性,还能降低柴油的冷滤点并且提高润滑性。添加后也基本不会影响柴油燃烧,不会排放出有污染有毒的废气,而且含有氧原子的官能团极性较强,具有良好的表面极压耐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柴油添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磨助燃双效型柴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是一种提高柴油辛烷值简单高效易操作的方法。而烷基硝酸酯作为一种传统的十六烷值改进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柴油的十六烷值。特别是多硝酸酯,由于其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氮氧自由基,提高十六烷值的效率更高。但产品稳定性差容易爆炸,生产存储等应用成本较高。目前解决方法是通过多、单硝酸酯混合来提高这些化合物的稳定性,或者添加其它的稳定剂来进行控制,如二苯胺等稳定剂。同时,烷基硝酸酯作为添加剂也存在着产生NOx排放物的缺点,会产生光化学烟雾污染环境等缺。
随着石化企业在生产低硫柴油的过程中使用的脱硫工艺逐渐严苛、程度加深,致使柴油中含氧、氮的化合物和有些双环或者多环芳烃等强极性物质也被大量脱除,降低了柴油的自然润滑性能,使一些依靠柴油自身来进行润滑的喷油泵出现了磨损,大大降低了它们的使用寿命。因此,研究新型多效添加剂,在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同时降低添加剂的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的技术缺陷,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作为本发明其中一个方面,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抗磨助燃双效型柴油添加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磨助燃双效型柴油添加剂,其包括,三乙醇胺三乙酯,所述三乙醇胺三乙酯的十六烷值在51以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抗磨助燃双效型柴油添加剂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以体积比计,所述三乙醇胺三乙酯的添加量为30%~50%。
作为本发明所述抗磨助燃双效型柴油添加剂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三乙醇胺三乙酯的密度为944.4±0.5kg/m3,动力粘度为4.233±0.05mm2/s。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柴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柴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加入乙酸钠、三乙醇胺、乙醇反应,精馏,得到三乙醇胺三乙酯。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柴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乙酸钠:三乙醇胺的摩尔比为4:1。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柴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每毫摩尔三乙醇胺加入50ml乙醇。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柴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反应,时间为10h。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柴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精馏,为减压精馏,压力为10mmHg,温度为75℃。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柴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还包括,75℃条件下减压精馏观察无馏分馏出后,升温至110℃继续精馏,再次观察无馏分馏出后,升温至140℃继续精馏,收集产品,得到所述三乙醇胺三乙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赛坤(浙江自贸区)能源有限公司,未经赛坤(浙江自贸区)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49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