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WiFi热点的室内定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15131.7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2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姜彦男;何涛;张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02 | 分类号: | H04W4/02;H04W64/00;H04W4/021;H04W4/33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王素琴 |
地址: | 2100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参考点 样本 指纹数据库 方法提取 离线阶段 室内定位 特征向量 特征指纹 在线阶段 向量 采集 参考样本 定位特征 定位终端 数据信息 映射关系 在线采集 算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WiFi热点的室内定位方法,包括离线阶段和在线阶段,离线阶段包括步骤:在指定区域范围内设定样本参考点和接收WiFi热点的AP节点,采集所有参考样本点的各个AP节点的信息;计算每个样本参考点采集到的各个AP节点的信息与相对应参考点的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指纹数据库;采用基于MapReduce的PCA分析方法提取指纹数据库的特征指纹空间;在线阶段包括步骤:通过定位终端在线采集各个样本参考点处接收到的各个AP的RSSI信号,由此构成RSSI信号向量;采用PCA分析方法提取所述RSSI信号向量的主要定位特征,获得每个样本参考点RSSI信号的特征向量;采用基于MapReduce的EWKNN算法根据所述RSSI信号的特征向量与特征指纹空间的数据信息进行精确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网络技术领域,适用于网络管理,尤其涉及一种基于WiFi热点的室内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移动终端定位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统的基于卫星的定位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很好的满足室外定位的需求,但是用于室内定位时,由于建筑物对卫星信号的影响,定位能力受到很大限制,相反,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定位系统进行室内定位时,定位效果明显提高。WLAN技术因其在室内布设简单、部署广泛、价格低廉等特性更加适用于室内定位。近年来,基于WLAN技术的室内定位成为研究热点,其中,基于指纹架构的定位方法成为主流。
在WLAN环境下的基于RSS信号的位置指纹定位算法中,离线训练阶段,采集定位区域内各个参考节点来自各个AP的RSS信号,将其组成有序向量,与相应RP的物理位置,由此构成位置指纹,全部参考节点的位置指纹信息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构成位置指纹空间;在线定位阶段,采集测试地点的在线位置指纹数据,利用模式匹配算法与位置指纹空间中的数据相匹配,估计待测用户的位置。
现有利用位置指纹进行匹配的算法主要包括概率算法、神经网络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和K近邻算法等。现有技术中有将采集得到的AP的RSSI信号值的概率分布作为位置指纹特征,提出了最大似然算法;也有提出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定位算法;还有提出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位置指纹匹配。
此外,采用K近邻算法,定位过程使用最小二乘法找到k个最接近的位置,然后对k个位置求平均,将获得的结果作为目标的位置;以及在KNN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WKNN(加权k近邻)算法,该算法将匹配得到的参考点的坐标取平均值,而是将待测点和参考点之间的信号空间距离作为权重进行加权处理,但是该算法依然取固定的k 值,这就意味无论位置指纹受多大的干扰都会提取前k个位置指纹进行位置估计,定位误差必然会增加;其他还有比如提出了EWKNN(动态加权k近邻算)法,该算法设定了一个阈值,动态选择k值,避免了固定k值会引入实际距离偏离待定点较远的待测点的问题,提高了定位精度。
然而,在实际的室内WLAN环境中,由于室内环境的复杂性、多径效应、阴影效应、人员走动、信道拥塞和节点的通信半径受限等因素的影响,在RP上采集的各个AP的RSS信号往往表现出复杂多变的特性,严重影响定位算法精度;另一方面,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扩展性、定位处理器的存储容量问题都是在设计定位算法时应该综合考虑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WiFi热点的室内定位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WiFi热点的室内定位方法,包括离线阶段和在线阶段,其中,所述离线阶段包括步骤:
在指定区域范围内设定样本参考点和接收WiFi热点的AP节点,采集所有参考样本点的各个AP节点的信息;
计算每个样本参考点采集到的各个AP节点的信息与相对应参考点的位置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建立指纹数据库;
采用基于MapReduce的PCA分析方法提取所述指纹数据库的特征指纹空间;
所述在线阶段包括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51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