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式的柔性触觉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15288.X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5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郭立强;温娟;胡永斌;丁建宁;程广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1/16 | 分类号: | G01L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结构 栅介质 氧化物薄膜晶体管 柔性触觉传感器 传感器 介孔 固态电解质 沟道电流 结构疏松 压力诱导 栅介质层 质子迁移 介质层 灵敏度 漏电极 上基体 水分子 下基体 电极 电容 沟道 储存 皮肤 施加 吸收 | ||
1.一种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式的柔性触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触觉传感器的结构为由上至下的作为上基体的ITO-PET导电薄膜、PDMS微结构栅介质,源、漏电极和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沟道,KH550-GO栅介质、作为下基体的ITO-PET导电薄膜;KH550-GO作为第一栅介质;具有微结构的PDMS薄膜作为传感器的第二栅介质层;KH550-GO固态电解质的结构呈现出不规则的微介孔状,KH550-GO固态电解质结构疏松,且具有微介孔通道.此微介孔通道为吸收、储存空气中的水分子以及H质子迁移提供了场所和途径;具有微结构的PDMS第二栅介质可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施加的压力诱导PDMS的微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介质层电容,最终沟道电流也会随之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式的柔性触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TO-PET导电薄膜,厚度为0.175mm,电阻为15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式的柔性触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KH550-GO薄膜,厚度为5nm-10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式的柔性触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微结构的PDMS栅介质层,厚度为25-30u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式的柔性触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利用KH550和GO之间的缩氨反应,采用水浴加热法制备KH550-GO复合溶液;
(2)利用旋涂法将KH550-GO复合溶液旋涂在作为下基体的ITO-PET导电薄膜上,烘干后制备成膜,形成第一层栅介质;
(3)利用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在制备好KH550-GO薄膜上自组装后形成ITO源漏电极和沟道;
(4)制备具有微结构的硅模;
(5)利用硅模制备具有规则的金字塔型微结构的PDMS,作为第二栅介质层;
(6)将制备在上基体上的PDMS压在KH550-GO上,使PDMS与KH550-GO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式的柔性触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的利用硅模制备具有规则的金字塔型微结构的PDMS,作为第二栅介质层具体步骤为:将制备好的PDMS溶液倒入硅模具之中,并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PDMS膜,再将作为上基体的ITO-PET导电薄膜压到上面,在上基体上放置1kg的重物以加强电极层与模具之间的接触,去除挤出多余的PDMS,之后放置70℃-80℃烘台上,将PDMS薄膜固化3h,最后剥离硅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528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