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系统用曲轴减震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15609.6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0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勇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勇群 |
主分类号: | F16F15/129 | 分类号: | F16F15/1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轴减震器 环形凹槽 发动系统 橡胶垫 内圈 粘接 随机设置 周向环绕 不连续 内表面 凹腔 打滑 飞脱 轮毂 扇状 凸块 凸起 匹配 | ||
本发明公开了发动系统用曲轴减震器,包括外圈、内圈、轮毂,以及粘接于所述外圈和内圈之间的橡胶垫,所述外圈的内表面和内圈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沿周向环绕的环形凹槽,所述橡胶垫上具有与所述环形凹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环形凹槽的截面呈扇状,所述环形凹槽的表面随机设置有若干不连续的凹腔或/和凸块。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发动系统用曲轴减震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曲轴减震器因粘接失效而导致橡胶垫打滑、甚至导致外圈飞脱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曲轴减震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发动系统用曲轴减震器。
背景技术
曲轴是发动机中的重要部件,它承受连杆传来的力,并将其转变为转矩通过曲轴输出并驱动发动机上其他附件工作。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经连杆传给曲柄销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呈周期性地变化,这种周期性变化的力作用在曲轴上,引起曲拐回转的瞬时角速度也呈周期性变化。由于固装在曲轴上的飞轮转动惯量大,其瞬时角速度基本上可看作是均匀的。这样,曲拐便会忽而比飞轮转得快,忽而又比飞轮转得慢,形成相对于飞轮的扭转摆动,也就是曲轴的扭转振动,当激振力频率与曲轴自振频率成整数倍时,曲轴扭转振动便因共振而加剧。这将使发动机功率受到损失,齿轮或链条磨损增加,严重时甚至将曲轴扭断。曲轴作为内燃机中主要的运动部件之一,它的强度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内燃机的可靠性。因此,为了消减曲轴的扭转振动,现有的发动机多在扭转振幅最大的曲轴前端设置曲轴减震器。常见的曲轴减震器为橡胶摩擦式单级扭振减振器,它通过在外圈和内圈之间粘接橡胶垫,利用橡胶垫变形而产生的橡胶内部的分子摩擦,消耗扭转振动的能量,使整个曲轴的扭转振幅减小,把曲轴共振转速移向更高的转速区域内,从而避免在常用的转速内出现共振。
然而,现有的曲轴减震器的内圈与外圈之间完全依靠橡胶粘接为一个整体,受粘接表面的平整度、粘接材料的性能等因素的影响,橡胶与内圈、外圈之间的粘接并不稳定,在曲轴的扭转振动下,粘接容易失效导致橡胶垫在内外圈之间打滑、甚至造成外圈飞脱的严重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发动系统用曲轴减震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曲轴减震器因粘接失效而导致橡胶垫打滑、甚至导致外圈飞脱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发动系统用曲轴减震器,包括外圈、内圈、轮毂,以及粘接于所述外圈和内圈之间的橡胶垫,所述外圈的内表面和内圈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沿周向环绕的环形凹槽,所述橡胶垫上具有与所述环形凹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环形凹槽的截面呈扇状,所述环形凹槽的表面随机设置有若干不连续的凹腔或/和凸块。针对现有的曲轴减震器内圈与外圈之间完全依靠橡胶粘接相连,一旦粘接失效则容易导致橡胶垫打滑甚至外圈飞脱的问题,本发明提出发动系统用曲轴减震器,通过在所述外圈的内表面和内圈的外表面设置环形凹槽,再使处于内圈、外圈之间的橡胶垫能够通过所述凸起充填进环形凹槽内,与环形凹槽的内表面紧密贴合,使得橡胶垫与环形凹槽互相限制,即便橡胶垫与内圈、外圈之间的粘接失效,所述橡胶垫在与内圈相匹配的环形凹槽的作用下,与内圈相对固定,从而通过与所述外圈相匹配的环形凹槽的作用,限制住外圈沿轴向的运动,避免了橡胶垫与外圈之间的粘接失效后外圈可能飞脱的问题。随着曲轴的扭转振动,所述橡胶垫受到挤压挤向环形凹槽表面的凹腔、凸块,不连续的凹腔或/和凸块能够增大环形凹槽和橡胶垫之间的摩擦系数,进一步起到限制橡胶垫与内外圈之间的相对运动的目的,防止了橡胶垫的打滑。此外,选择使用截面为扇状的凹槽。与常规的矩形或梯形相比,扇形能够提供更大的表面积,即为橡胶垫与环形凹槽之间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在粘接失效后以便提供更大的摩擦阻力,进一步避免橡胶垫打滑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凹槽的表面粗糙不平。粗糙不平的表面可以由制作曲轴减震器本体的金属原料直接不经过打磨处理获得,也可以是人为点焊或采用其它方式设置而来。通过将所述环形凹槽的表面设置得粗糙不平,以增大环形凹槽和橡胶垫之间的摩擦系数,以便在粘接失效后提供更大的摩擦阻力,进一步防止橡胶垫的打滑,同时避免外圈可能的飞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勇群,未经吴勇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56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扭杆机构、电雕头及电雕制版设备
- 下一篇:一种悬臂式双层挤压油膜阻尼减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