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户内变电站的整体预制装配式主变基础及油坑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315724.3 | 申请日: | 201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6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陈轩;彭益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4 | 分类号: | E02D27/44;E02D3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倪奇巍 |
地址: | 20002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变基础 筏板 油坑 轨道梁 基础桩 户内变电站 地脚螺栓 油坑结构 整体预制 主变压器 装配式 横梁 长度方向设置 框架体系结构 垂直设置 分项工程 矩阵排列 连接横梁 施工效率 预制墙板 整体拼装 承载力 壁顶 壁卡 卡槽 漏油 现浇 预埋 预设 柱顶 拼接 浇筑 概率 节约 施工 | ||
本发明涉及用于户内变电站的整体预制装配式主变基础及油坑结构。其包括浇筑的建筑筏板基础,所述建筑筏板基础上设置主变压器的位置预埋矩阵排列的地脚螺栓,所述地脚螺栓上设置基础桩,所述基础桩顶部连接横梁,所述基础桩的柱顶沿建筑筏板基础的长度方向设置轨道梁,所述轨道梁与横梁垂直设置,所述主变压器周围的建筑筏板基础上预设油坑壁卡槽,油坑壁置于所述卡槽内,所述油坑壁顶连接所述横梁和轨道梁。本发明采用了主变基础的整体拼装技术,克服了传统主变基础现浇施工的不足,可大大节约主变基础分项工程的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框架体系结构稳定性好,承载力强,并采用新型预制墙板拼接技术使油坑漏油概率大大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变电站主变压器基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户内变电站的整 体预制装配式主变基础及油坑结构。
背景技术
全户内变电站通常在一层布置有主变压器,由于变压器重量大,通常不能 直接放置在楼板上,需要单独设置基础。户内变电站通常设有一层地下室,主 变基础置于地下室内,与地下室底板或者整栋建筑的筏板基础做一个整体。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变电站地下室部分通常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主变基 础也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主变基础由于需要满足设备就位和设备运输的要 求,需要设置轨道梁和支墩,在主变压器周围还需要设置集油坑,集油坑类似 水池结构,通常采用四周浇筑起来的混凝土墙板围成。这些构件都采用现浇混 凝土,从基础底板上预留插筋,在基础浇筑完成后,绑扎钢筋、支模、浇筑、 养护,最后完成。整个过程复杂,同时由于主变基础支墩、梁之间间距较小, 作业困难,造成支模困难,浇筑难度大,而且工期较长。
目前有许多装配式主变基础的专利表现为独立的主变基础,这种基础适用 于户外变电站,对于户内站与地下室基础结合的并与油坑整体装配的并没有相 关技术。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程简单、 作业方便、工期短、安全高效的用于户内变电站的整体预制装配式主变基础及 油坑结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户内变电站的整体预制装配式主变基础及油坑结构,其包括浇筑的建 筑筏板基础,所述建筑筏板基础上设置主变压器的位置预埋矩阵排列的地脚螺 栓,所述地脚螺栓上设置基础桩,所述基础桩顶部连接横梁,所述基础桩的柱 顶沿建筑筏板基础的长度方向设置轨道梁,所述轨道梁与横梁垂直设置,所述 主变压器周围的建筑筏板基础上预设油坑壁卡槽,油坑壁置于所述卡槽内,所 述油坑壁顶连接所述横梁和轨道梁。
上述的用于户内变电站的整体预制装配式主变基础及油坑结构,其所述建 筑筏板基础上沿长度方向预埋设置四排地脚螺栓,每排设置两个地脚螺栓。
上述的用于户内变电站的整体预制装配式主变基础及油坑结构,其所述油 坑壁顶的相应位置设置预埋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焊接连接所述横梁和轨道梁。
上述的用于户内变电站的整体预制装配式主变基础及油坑结构,其所述油 坑壁与卡槽之间填筑防水材料。
上述的用于户内变电站的整体预制装配式主变基础及油坑结构,其所述轨 道梁采用工字钢梁。
上述的用于户内变电站的整体预制装配式主变基础及油坑结构,其所述轨 道梁之间设置卵石格栅。
上述的用于户内变电站的整体预制装配式主变基础及油坑结构,其所述轨 道梁焊接于所述基础柱上。
上述的用于户内变电站的整体预制装配式主变基础及油坑结构,其所述基 础柱为预制钢结构工字型柱或预制混凝土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3157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格构式海上风机浮式基础组合结构
- 下一篇:一种吸力贯入式弧形钢制锚